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MODIS红外资料反演大气参数以及表层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用牛顿非线性迭代法同时反演大气参数和表层温度,该反演算法应用到我国渤海地区MODIS红外资料中,可反演得到中尺度范围内的大气温度、水汽廓线,其误差分别不超过1.5 K和18%.反演得到的表层温度、大气可降水量(TPW)和大气稳定度(TTI)与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MOD07产品相似.  相似文献   
2.
3.
河北迁安铁矿矿集区是我国典型的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富集区和重要的铁矿石原料基地, 近年来其保有资源量不断下降, 急需开展深部资源找矿工作。基于地质与重磁数据等多源信息融合开展地质理论指导下的三维地质建模是当前深部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的重要途径和研究热点。本文以迁安铁矿集区为研究对象, 基于地质与重磁数据资料综合解译, 建立了1:5万迁安幅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在此基础上, 以区域成矿理论和找矿勘查模型为指导, 总结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控矿要素, 建立了综合信息定量预测模型; 进一步应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提取成矿有利信息, 依据信息量值, 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研究表明, 重磁异常能够有效推断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分布和含铁建造, 为区域性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供支撑; 同时将传统的二维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拓展到三维空间, 预测结果为该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烟是一种适宜旱地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受益广和高税高利的作物。在石灰岩地区种植黄烟,产量高,质量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见效快,发展潜力大的一种经济作物。近年来,一些石灰岩地区通过种植黄烟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乐昌市白石乡1988年种植黄烟13.3公顷,平均1/15公顷产烟叶100多公斤,经化验烟叶含总糖、精碱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烟的标准。1991.年发展到324.7公顷,总产值350多万元,单黄烟一项,人均收入254元。在乳源的石灰岩地区亦有种烟致富的情况。1.石灰岩地区发展黄烟生产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论述用地面伽玛能谱资料估计地层(体)含铀性和资源量方法,并提出富铀富集体、铀源富集体、尤其富铀源富集体是最有利于成矿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钩状褶皱又称无根钩状褶皱,是区域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的特有构造形态之一,与面状构造置换密切相关。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恢复大型褶皱形态和变质岩原岩产状。本文初步探讨了四川汶川─理县志留系茂县群中广泛发育的无根钩状褶皱的形态、产状、成因和与大型褶皱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专题地图制图决策系统规则库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已有的专题地图制图决策支持系统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相关制图知识,提出规则库设计的方法并设计部分规则实例,最后对规则库如何映射到关系数据库做了一些探讨,并建立了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多项式的GPS轨道标准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卫星运动的坐标的周期性特点,所以能获得很好的内插和外推精度。文中的算例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大安寨石灰岩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圈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Daanzhai limestone in the Szechuan Basin consists of biosparite, biomicrite and micrite, with intercalations of black shales. Daanthai limestone is of lake origin and known as oil reservoir rocks. There are five layers of reservoir rocks, of which D-3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Shuangsijiao oil field. Stained thin sections were studied for 250 limestone samples from the oil field. In addition to non-ferrous calcite, three phases of ferrous calcite were identified in Daanzhai limestone, which are ferrous calcite Ⅰ (0.5 to 1.5% FeO), ferrous calcite Ⅱ (1.5 to 2.5% FeO) and ferrous calcite Ⅲ (2.5 to 3.5% FeO). Shuangsijiao off field belongs to diagenetic trap type.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non.ferrous sparry calcite cementation and solution (vug) of the second period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commercial oil wells, which are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structure tr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