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6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一)我国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的大凉山、东部的乌蒙山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构成了阻挡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天然屏障。一般不太深厚的冷空气,甚至是影响我国大部地区的强寒潮,冷空气在南下时也常在山前受阻而趋于静止;著名的昆明静止锋即为这种屏障作用的反映。云南南部与缅甸、老挝交界的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等地海拔仅500—600米。冬半年,当印缅低槽建立期间,槽前的干暖热浪向北涌入云南境内,使这里的冬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据统计,整个冬季云南平均每月晴天多达20天以上,而毗邻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温的年际振荡及其与海气振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47站1933、1—1987、12月平均气温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表明,中国气温存在明显的准两年振荡(QBO)和准3.5年振荡(称为SO)。 用CEOF方法对中国160站气温QBO和SO分量研究表明:振荡具有传播和驻波的混合。传播路径一条由华北向南向西,另一条由华南向北向西。 文章还对中国气温和东太平洋赤道海温进行了滞后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北印度洋的索马里海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海区月平均(1951—1972)海温和500hPa高度场(1951—1973)资料分析了各种海区海温的变化特征以及与500hPa高度场的相关。结果表明,在各个海区海温的季节变化、持续性、周期性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相互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和500hPa高度场也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尤其是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中低纬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68—1985年NMC客观分析700和200 hPa月平均纬向风,对其准3.5年振荡(SO)作了研究。发现其主要活动于180°—150°W南北太平洋及25°—35°N纬带上。其传播特征为赤道上向东、副热带基本向西而中纬向东;50°—90°E间经向传播不明显,而太平洋上向北。CEOF分析表明,其方差主要集中于第1,2分量。对其演变及与东太平洋赤道海温的SO分量间关系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沈如桂  牟惟丰 《气象学报》1965,37(4):383-398
本文根据中央气象局气象台对1964—1965年500毫巴48小时数值预报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并结合过去三年来对数值预报应用的经验,着重地对不同天气形势下数值预报误差的特点作了讨论。这对数值预报预报能力的了解,提供了一些材料,对有效地应用数值预报也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东亚夏季风建立过程中的大气能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0、1981年4—6月资料,分析了0°—25°N、95°—120°E区域中的大气能量变化。发现在东亚夏季风建立过程中,该区域中能量水平收支和分布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能较好地反映出东亚夏季风的建立早晚和强弱差异。对总能量各项的计算结果表明:潜热能是东亚夏季风建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 文章还初步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建立前期,中低纬环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表现。指出90°—125°E之间,前期越过35°N向南输送的涡动动量对东亚夏季风建立具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