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大气科学   1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热源扰动对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如金  纪立人 《气象学报》1990,48(2):139-149
本文在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的非纬圈对称的夏季平均环流的基础上,在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地区引人热源扰动和冷源扰动,讨论这些冷热源扰动所引起的夏季风环流的改变以及流场扰动的结构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Based on a zonally non-uniform mean circulation in summer simulated by numerical modelling,perturba-tion heatings ever South Asia and a perturbation cooling over Northwest Australia were incorporated in a nu-merical model to discuss their effects on summer monsoon over Asia and the structure of flow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σ坐标的三层初始方程模式,用数值试验方法,模拟了青藏高原对四种纬向基本气流的动力扰动:正压均—西风,正压急流型气流,斜压气流和夏季纬向平均气流。实验结果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如金 《大气科学》1992,16(3):302-31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实测风场、高度场、温度场和地面三小时气压变化资料,考虑风场和质量场之间基本满足准地转平衡关系,大气具有准无辐散性,但又保留一部分与地面气压变化相应散度的地转偏差,将以实测的等压面风场插到σ坐标的风场进行订正的初值化方法,并用一个单时资料进行初步试验.文中还对风场初值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Four procedures of specifying model initial temperature were described and tes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the use of observed temperatures along with a proper vertical interpolation scheme was not only acceptable, but produced less error than the use of temperatures derived from geopotential height through the hydrostatic equation did. Use of the difference form of the hydrostatic equation would produce unacceptable errors in the initial temperatures, unrealistic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these errors would influence the calculalion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resulting in substantial,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within the model domain.In addition, an approach to check the initial data was describe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act that the geostrophic wind in sigma coordinates should be nondivergent,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temperature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terms and an initial divergence of the geostrophic wind. This approach ca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夏季亚非地区季风环流对大地形和不同加热因子作用的响应,目标在于探索季风环流中期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可能原因。作为整个工作的一部分,首先考虑了大地形和平均加热场,成功地模拟了夏季亚非地区的季风环流和各个环流系统。以此为基础,比较並讨论了平均加热场的二个主要分量——感热加热(以青藏高原和北非大陆热源为明显)和潜热加热(以孟加拉湾及其附近地区为明显)对夏季风环流形成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高原及四周平原的不同加热,引起各种尺度的环流系统。本文讨论了季风尺度环流系统(本文讨论的尺度最大的系统)及其年际变化,对比了北美西部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作用。北半球高原对天气尺度系统有很大影响。通过数值模型试验给出一个在青藏高原东部气旋生成的例子。北美西部高原白天的加热效应促使大尺度“高原环流系统”发展,这个系统对高原及其东部上空雷暴活动的日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这表明有地形特性的局地加热和冷却能与昼夜变化的高原环流系统发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如金 《气象》1994,20(1):53-54
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方法和低频振荡理论应用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四川省气象局联合组织的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方法和低频振荡理论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1-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收到来自全国26个单位的学术论文55篇,...  相似文献   
9.
沈如金 《气象》1978,4(3):15-17
自从60年代气象卫星发射以来,热带气象学有了不少进展。目前,卫星云图已经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热带海洋地区,由于常规气象资料很稀少,卫星云图更是一种天气分析和预报的重要工具。 图1是1968年9月5—6日全球热带范围的卫星云图,各种热带云系基本都得到反映(见封三图1A、B)。在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东部以及非洲西部5—10°N之间各有一条热带辐合带云带。在非洲和大西洋东部的东风气流中,热带辐合带云系北边还有几个一团团对流云区,这是东风波云系(用W表示)。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较高纬度处还可看到与大洋中部槽相联系的云系(用D表示)。在北太平洋有三个热带气旋云系,一个在墨西哥西部;第二个位于20°N、137°E,这是6812号台风;还有一个在20°N、120°E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74年8月上半月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一次强热带辐合带的环流特征作了分析,给出这次热带辐合带的平均结构和天气分布。发现在热带辐合带上空,200毫巴对应有一个弱的孤立反气旋;除了热带辐合带及它北部副高之间有一个垂直经圈环流外,和它南部赤道缓冲带之间还有一个经圈环流,其下沉运动位于赤道缓冲带北侧;在热带辐合带涡旋的南部存在低层强西南气流,主要云区和降水区发生在这支气流的西北侧。本文并对主要云区和降水区为什么集中于热带辐合带南侧和热带辐合带上热带扰动的发展问题作了一些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