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将京津冀地区177个自动站2000—2020年地面资料分为2000—2013年(目测)、2014年(目测与器测)和2015—2020年(器测)3个阶段对能见度进行对比分析。定义冷季为11月至翌年4月,暖季为5—10月。结果表明:能见度年平均值在08时和14时绝大多数站点器测值小于目测值。冷季月平均能见度08时器测低于目测,14时差别较08时明显缩小;暖季08时器测总体低于目测,但两者差异小于冷季,5月差异最小。2014年,在雾霾多发的1—4月,08时和14时器测能见度明显小于目测,在雾霾较少的5—12月,半数以上器测能见度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2 km时,器测小于目测,12 km以上时器测大于目测,能见度小于1 km时器测接近目测。能见度和相对湿度呈反相关。当能见度小于0.5 km,目测和器测的相对湿度为93%~96%,但随着能见度的增大,器测更为分散。能见度转为器测后,雾和霾次数明显增加,霾更明显。京津冀地区雾器测和目测高发区均位于京广铁路沿线,但霾高发区是从中南部太行山到平原过渡的浅山区东移到京广铁路沿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