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区短波反射辐射的计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计算山区测点可接受到的来自周围山地的短波反射辐射日平均通量密度的通用计算机模式,并以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式通用性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64,34(3):304-315
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总辐射计算公式的讨论,证实了Q=Q_0f(S_1,n)及Q=S_0φ(S_1,n)的一致性;讨论了常见的沙文诺夫-易斯川姆式中系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日照百分比和平均总云量之和不等于1的原因及其年变程。最后,根据我国日射资料(1958—1960年)各自分别地得出计算月平均总辐射日总量Q,直接辐射量S’和散射辐射量D的经验式,然后使之满足Q=S’+D,并以此相互验证各自的计算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南海海面风应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可照时间受地形的影响及其精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起伏地形下可照时间分布式计算模型,讨论了不同纬度的坡度、坡向、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照时间的纬向分布特征明显;同一纬度,同一坡向的可照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坡向对可照时间的影响复杂,不同坡向上的可照时间随季节和坡度变化;在太阳高度角较低的冬季,地形遮蔽对可照时间的影响显著,可明显地影响可照时间的空间分布,清楚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同时绘制了1:100万我国实际地形下精细的可照时间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数值模式中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锁铨  翁笃鸣 《气象科学》1997,17(2):115-124
应用一个简化的长波辐射参数方案,与郭晓岚-钱永甫模式原有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对100hPa,300hPa,500hPa,700hPa及地面的高度场、温度场、流场及气压场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不仅两者结果相当一致,而且与实测结果也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气向下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的气候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作者提出的地表净辐射各分量的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出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73站的净辐射和其各分量的年,月平均通量密度,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指出高原主体为总辐射,有效辐射的高值区,地表净辐射场在冬,夏季有较大差异。冬季为一弱正值区,相对低中心呈块状散布在祁连山区等几个地区;夏季因夜雨及地表湿润的缘故,高原大部地区的地表净辐射反有加强。各地净辐射年变化基本形式与总辐射相似。有效辐射年变化一般呈双  相似文献   
9.
山区地面辐射场和温度场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目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提出一个计算山地小地形参数(平均坡向、坡度和地形遮蔽角)的通用计算机模式。该模式采用的差分格式为虚拟次网络二维差分格式,输入参数为所研究区域网络化的海拔高度资料,输出结果为每个格点的坡向、坡度及任一方向的地形遮蔽角。曾利用十万分之一地形图(等高线间距为10米)对安徽境内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3.5×3.0km~2面积进行试验(网络距取100m×100m),证实模拟地形参数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显示出模式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和客观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墙面太阳总辐射的计算及全国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讨论墙面太阳总辐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墙面总辐射的年变化及其随不同朝向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墙面总辐射的全国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