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3,自引:8,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长江中下游地域广阔,位置重要,该区夏季降水的异常变化,涉及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因此,此区夏季降水预报,尤其是旱涝的长期预报,历来是人们重视的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海洋观测资料的增加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在长期预报中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许多气象工作者也积极开展了太平洋地区海气  相似文献   
2.
罗绍华  金祖辉 《大气科学》1986,10(4):409-418
本文对南海海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指数及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等要素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秋、冬季节的海表温度与同海区第二年初夏的海温状态、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明显的相关;初夏南海海温与同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脊有密切的联系,而副高西部脊的西伸位置和强度变化又对长江中、下游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当秋、冬季节南海海温高时,下年初夏南海海温也偏高,南海副热带高压脊偏强,西太平洋副高脊位置偏西,相应地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这个相关联系表明南海秋、冬季节海温的热状态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初夏降水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副高西部脊又是这个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49—1972年逐月的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印度洋和南海地区海温场的分布及其时空变化的一些特征,并讨论了它与季风环流的联系,主要结果有:南印度洋海温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分布,常年变化不大,突出的显示了太阳辐射和海流的作用;而北印度洋(包括南海),由于季风的强烈影响,纬向分布受到破坏,为明显的经向分布。而且,由于冬、夏季风来源的不同,海温分布也截然不同,海温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大多在海流区内,尤其是北印度洋的一些地区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4年8月上半月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一次强热带辐合带的环流特征作了分析,给出这次热带辐合带的平均结构和天气分布。发现在热带辐合带上空,200毫巴对应有一个弱的孤立反气旋;除了热带辐合带及它北部副高之间有一个垂直经圈环流外,和它南部赤道缓冲带之间还有一个经圈环流,其下沉运动位于赤道缓冲带北侧;在热带辐合带涡旋的南部存在低层强西南气流,主要云区和降水区发生在这支气流的西北侧。本文并对主要云区和降水区为什么集中于热带辐合带南侧和热带辐合带上热带扰动的发展问题作了一些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金祖辉  罗绍华 《气象学报》1986,44(3):368-372
本文主要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旱涝(下称旱涝)与南海海温异常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之间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前期海温与梅雨期降水及旱涝的关系。 所用海温资料为5°×5°网格点月平均资料,时间从1951—1972年共22年。500hPa的各副高特征指数取自中央气象台长期科出版的资料。我们取武汉、南昌、九江、安庆、合肥、南京和上海等8个站的月平均降水量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时间与海温资料对应。取6—7月平均降水量为梅雨期时段的平均降水量,并选取降水距平大于或等于正(负)50mm的1954,1969及1970年和1958,1961,1967及1968年分别作为梅雨期持续旱涝的个例年份。然后计算旱涝年合成的海温场及各要素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