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江苏沿江一次重霾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综合应用美国极轨卫星NOAA-18遥感资料、地面自动站、人工站、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等多种资料,对2008年10月28日发生在江苏沿江地区的一次罕见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沿江地区农民大规模焚烧稻秆排放的烟尘,而近地层偏东风的平流输送和辐合是造成霾的主要原因,同时逆温层结、弱下沉运动、低边界层高度等因素的叠加也有重要作用;在特征上与一般性霾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地气能量交换和水份收支改变的气候效应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垫面由农田变为城市后近地层大气水汽含量减小,气温升高.但增温幅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而言西部高于东部、夏季高于冬季.对能量平衡的各因子的分析表明,因地表水份蒸发引起的潜热释放减少是地表温度增加最主要的原因.流场差异场的特点是以试验区域为中心,低层呈气旋性而高层呈反气旋性环流,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试验区域以外中低层大气以补偿性平流的形式流入试验区,补充地表水份损失,导致退化试验和控制试验相比低层云水量减少而中高层云水量增加.受环流场和水汽场异常的共同影响,夏季试验区域西部平均降水减少而东部增加.绿化试验和过渡试验结果则表明,当城市绿化面积超过50%时,能够有效地减小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常州市灾害性天气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芹  霍焱  董喜春  马天骄 《气象科技》2009,37(4):457-461
为帮助预报员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常州地区灾害性天气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将常州地区1974-2007年发生的暴雨、寒潮、台风等5种常见灾害性天气所对应的高低空形势、地面形势、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回波以及实况、灾情等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编,建立了基于Web网页形式、多功能灾害性天气电子档案查询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灾害天气资料查询的自动化,填补了常州地区无完整灾害性天气档案的空白。该系统针对性强,界面美观、易于操作、查询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常州市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和图像处理软件,利用VB 6.O语言编程研制开发了常州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常州气象预报业务工作平台入库了1952~2003年常州气候整编资料,建立以资深预报员预报经验指标的天气系统模型,规范以"9210工程"和省市县网络互通互联为依托的预报业务工作流程.应用过程表明,该平台全面实现了人机交互作业方式进行检索、分析、制作和分发各种气象信息,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预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