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330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572篇
海洋学   9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7篇
  1974年   15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与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及新疆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2004-2017年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与水环境变化状况,构建城市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水环境质量变化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1)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出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规模扩大是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2)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3)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水环境质量系统的协调度呈现倒U型的稳定发展趋势,但总体上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城市发展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种方法分析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特征、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优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对区域1996年、2006年、2016年3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进行解译,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对大西安1996 年以来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被时空动态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 大西安近20 a来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林业用地面积总体减少,草地小幅增加,水域略有萎缩,各地类间相互转换频繁。(2) 土地利用综合程度较高且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均衡。(3) 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建设用地、耕地、林业用地重心转移的速度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阶段性特征。(4) 综合相关文献,大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政策因素。论文从时空变化角度首次提出大西安地区的土地利用演变规律,该结果可为大西安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芝加哥,有一位名叫拉姆的女士是化妆品推销员。每天的午饭,必定会有大马哈鱼(即鲑鱼)下肚。将鲑鱼身上涂抹少许奶油,再放到烤炉里不断调节电磁热辐射量,很快就能烹饪出味美色香的精制鲑鱼。拉姆说, “根据补充营养的标准,鲑鱼肉能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一直在实践鲑鱼的美容效果。由鲑鱼的价值连城而引发  相似文献   
5.
1989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与水利部共同决定,将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改由双重领导,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使该所科研工作能更紧密地结合我国水土保持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国际构造图的创意及编制历史,揭示了该项工作对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它既反映了关于地球演化观念之变化,也反映了固定论地槽—造山带—地台说为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了编制地质图的最初尝试,但基本上是没有时代概念的岩性图。19世纪初,随着真正地质图的出现,地质学才真正成为科学。然而,普通地质图不能充分反映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研究细粒粉尘物质(黄地)在对称丘陵背风区沉降特征的风洞实验。注意力集中于黄土顺风越过丘陵的沉积模式是否具有波动的问题(可与著名的Karman 涡旋尾流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再生沉积的最大值出现在紧接丘陵背风坡的下游一带,却未见沉积尾流。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库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的划分及确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地表水库调控指标的划分方法,将地下水库的特征水位与特征库容划分为死水位与死库容、正常蓄水位与调蓄库容、腾空库容和已占库容以及总库容,并提出了特征水位确定的一般原则以及承压地下水库的库容计算原理与方法。以大庆市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地下水库为实例,确定地下水库水量调蓄的死水位为115m,正常蓄水位为132m,结合现状地下水位,计算得出相应的死库容为1161.58×108m3,调蓄库容为1.75×108m3,腾空库容为1.57×108m3,总库容为1163.33×108m3。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