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气候变化及其广泛影响推动世界各国实施碳中和战略。本文从碳中和建筑理论体系入手, 提出碳中和与气候适应性的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强调对被动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效益(运行碳)和实施成本(隐含碳)平衡的动态考量, 并且根据场域气候和城市形态特点, 关注被动式建筑对场域风、热、光等物理环境特征的适应与反馈。进一步从场域与气候、建筑类型、围护结构、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利用及其他技术方面, 识别重庆市被动式建筑的碳源/汇情景, 探讨重庆市“湿热、湿冷、弱风”气候特征下, 应用被动式策略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潜力, 借此推动重庆市净零碳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南岭东段燕山期镁铁质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分别对应四次重要的伸展拉张作用时期。镁铁质岩石具有基本类似的Nd-Sr同位素特征,ISr较高(一般介于0.705~0.710之间),ENd值变化范围较大(介于-7.90~5.16之间),表明其岩浆源为壳一幔混合源性质。镁铁质岩石具有板内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表明该区在燕山早期的中侏罗世即已进入后造山演化阶段。岩石的成因模式为地幔镁铁质岩浆在上升至地壳底部过程中,受到地壳组分的混染,在岩石圈伸展的深部背景和浅部拉张状态下形成。本区燕山期岩浆作用主要是与地幔岩浆底侵作用有关的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