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了2002-2007年6年期间的北京房山站(BJFS)连续观测数据,利用BERN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该站的对流层延迟,再利用该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离干延迟获得2mm精度的湿延迟,计算出BJFS站的可降水量(PWV),组成长达6年的时间序列,初步探讨北京地区的季节性降水量变化,特别是第三季度的可降水量影响,通过数据走势,预测计算不同季度的降水概率。  相似文献   
2.
连续运行参考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简述国内外连续运行参考站建设状况以及广泛的应用,描述连续运行参考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与软件设计、数据自动传输、系统报警和远程监控等多种关键技术,为今后设计和建设连续运行参考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地面控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介绍了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的基本原理以及利用大地水准面拟合方法实施大地高与正常高的变换方法。利用新疆库尔勒地区1:25000和1:50000实际航摄资料验证了理论与程序实现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地面控制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可用于中小比例尺测图的加密,在WGS-84坐标系中可以获得较高的点定位精度,而在国家80坐标系下,利用大地水;隹面拟合前后的GPS摄站坐标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加密精度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300~500S的面波估计得到的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断层机制,当周期大于1000S时,地球的地震自由振荡的振幅将异常地大。我们对一个比较陡的断层应用根据地震的体波和面波得到的更真实的破裂模型,估计了自由振荡的振幅近似等于地震矩(6.5×1022N.M),这相当于矩震级为9.15。由于破裂的持续时间达600S,故断层破裂模型足以描述地震的观测结果,但却低估了大地测量位移,这些位移表明在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群岛下面发生了缓慢的断层运动。  相似文献   
5.
主要讨论了GPS差分基准站与数据中心之间差分信息的传输。介绍了GPS差分网络系统的组成和VSAT卫星通信情况与优势,利用网络技术,以VSAT系统为实例研究了基准站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实时信息传输,同时通过软件开发完成了数据中心利用VSAT网络对差分基准站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洛杉矶盆地下面,深度为5-18km结晶基岩处的地震,在三分向地震图上,观测到了20-120ms的S波的分裂。发生在5km厚沉积层底部上术基岩中的浅震S波分裂现象不明显,而较深的地震S波分裂现象刚随深度逐渐明显,快S波的偏振方向为南北方向,与地震和接收点之间射线的方位角无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基于作息空间思想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定义居住和工作的活动空间范围为作息空间,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泰森多边形构建了作息空间,以作息空间人口密度作为人口空间分布的表达方式。对辽宁省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精度优于传统的面积权重内插法,结果的地图渲染能够表现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人口分布特征。该方法不涉及复杂的权重计算过程,也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9.
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irif组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以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为例,开展生物碎屑类型、分布特征、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等研究。Mishrif组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有孔虫、非固着类双壳类、厚壳蛤和棘皮动物为主,含少量苔藓动物、藻类与海绵动物,其含量、类型及大小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意义。沉积环境决定岩石组分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成岩作用控制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生物碎屑主要经历了不同程度海水环境的泥晶化和生物钻孔、大气淡水环境的溶蚀和胶结、埋藏环境的压实压溶和颗粒破裂作用。以底栖有孔虫和非固着类双壳类碎屑为主的低能沉积环境具有“弱溶蚀、强胶结、强压实”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微孔、晶间孔及粒内孔,孔喉分布呈偏细态细微喉单峰型,物性较差;以厚壳蛤和棘皮动物碎屑为主的高能沉积环境具有“强溶蚀、弱胶结”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铸模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喉分布呈偏粗态中粗喉极宽峰型,是Mishrif组最有利储集层。以HF油田Mishrif组为代表的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在中东地区发育广泛,故上述成果对于该地区生物碎屑灰岩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汾渭地震带中北部自2004年6月开始出现长达5年的3.5级以上地震平静,平静被2009年原平4.2级地震打破后,又相继发生2010年大同4.6级和阳曲4.6级等地震,此后处于相对平静状态.目前这种平静表示危险解除还是蕴藏更大危险,是判定该地区未来地震趋势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