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thin初始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8月17—19日哈密市一次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双体型,中亚低槽东移南下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高、底层3支气流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及水汽条件,中尺度辐合与切变对降水起到积极作用。水汽来自西北、西南、东南3个方向。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表现为底层辐合上升,高层辐散下沉的动力配置;对EC细网格、T639数值预报模式降水量产品进行检验发现,EC细网格与T639总降水量产品的大雨预报准确率较高,EC细网格大尺度降水量产品预报准确率偏低,EC细网格降水量产品对暴雨落区没有预报能力,T639暴雨区预报与实况较为接近,但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东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比较河湟流域~*5—9月份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峰值位相的整体特征、空间分布差异和典型区域平均的日变化演变特征。得出,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主要是傍晚到夜间和清晨双峰型位相和午夜单峰型位相,就整体而言,降水强度的下午峰值特征更加突出,降水频次以午夜峰值为主。综合考虑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峰值位相发,发现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峰值位相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双峰型位相和南部单峰型位相特征;从降水量、频次、强度的日变化演变特征来看,北部地区双峰型位相特征,降水量以傍晚至夜间峰值为主清晨峰值为次,降水量位相与降水频次位同步相滞后于降水强度位相;南部地区是单峰型位相特征,降水量峰值出现在午夜,低谷出现在中午,降水量位相与降水频次位相同步滞后于降水强度位相,这应是降水演变过程中时间演变不对称性和高原对流云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2016年8月22日夜间,青海省海东地区大部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导致互助、平安等县(区)部分乡镇出现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造成严重损失。利用高空、地面观测、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采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得到预报此类短时强降水的一些依据:(1)短时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伸到高原东部的副热带高压及自高原北侧移入的的短波槽;地面干线及辐合线也是短时强降水天气的中尺度触发机制。(2)700h Pa青海东部的东南暖湿气流为此次短时强降水提供充沛的水汽来源,并与中高层较干冷的大气形成"上干冷下湿热"的不稳定大气层结。(3)高空强辐散,中低层辐散、辐合交替配置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4)短时强降水前期cape值显著增加,达到787.8J/K,cin值显著减小至16.3J/K,抬升指数达到1.69℃;短时强降水发生前6h青海东部有对流云发展,云顶亮温可达196~214K,强降水发生在TBB梯度最大的区域。(5)强降水的时间和落区与雷达CR的强回波区一致,且发生时当地最强CR值达56dBz,VIL值达到10kg.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