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计算过程参数多、数据量大、效率不高且易产生累积误差等问题,本文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2017~2018年18个CORS站的GNSS数据,分析GNSS-PWV与对流层延迟(ZTD)、地面气温(Ts)和地面大气压(Ps)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利用多元线性拟合方法建立多因子GNSS-PWV直接转换模型,为研究区提供简捷高效的PWV计算方法。结果表明,GNSS-PWV与ZTD、Ps和T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65和0.78;基于ZTD、Ps和Ts的多因子PWV模型RMS为0.33 mm,精度最高,明显优于基于ZTD的单因子PWV模型(4.66 mm),而基于ZTD和Ps的双因子PWV模型RMS为0.50 mm。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的计算过程,提高GNSS-PWV实时解算效率,利用2017~2018年长三角地区7个GNSS测站数据,分析GNSS-PWV与对流层延迟(ZTD)、地面气温(T)、地面气压(P)之间的线性关系,通过线性拟合建立PWV直接转换区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PWV与ZTD、P和T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74和0.73;2)基于ZTD的全年单因子PWV模型的RMS为3.07 mm,基于ZTD和T的全年双因子PWV模型RMS为2.35 mm,基于ZTD和P的全年双因子PWV模型RMS为1.18 mm,基于ZTD、T和P的全年多因子PWV模型RMS为0.47 mm,基于ZTD、T和P的分季节多因子PWV模型的平均RMS为0.28 mm,后者预测精度略优。  相似文献   
3.
4.
碎雨云是降雨云层下不断滋生的云物理现象。多年的观测发现,碎雨云的生命过程除了与降雨持续时间有关外,还与雨滴、雨强大小有密切关系。当降雨持续越长,雨滴和雨强越小,越利于碎雨云生成和增多,当降雨持续越短或雨滴和雨强越大,碎雨云越不易生成增多。在较长时间的降雨过程中,碎雨云的生成量,决定于雨滴和雨强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双面气象要素自记纸的设计和用法韦云(巴马县气象局547500)目前气象台站用的气象要素自记纸(以下简称自记纸)都是单面的,能不能再利用另一面来记录气象资料,把单面自记纸改成双面自记纸?下面试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设计时完全使用原来自记纸的正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