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提起台风,总有强风暴雨并伴随着大灾害发生这样的概念;但在台风中心里,风就刮得不大。台风是最大风速17.2m/s以上的热带低气压(校者注:现在12级以上称台风);于是人们把台风与大风相联系。所以说,不少刮17.2m/s以上的台风,给人以带来灾害的畏惧是很正常的。以1969年~1983年15年间的387个台风来看,最盛期最大风速20m/s的台风有42个(11%)。据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海上台风警报的台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在气象厅预报科,850、700、500、300mb高空图现在每天分析二次(世界时00时和12时)。这个时间存在问题,就是在海上几乎没有高空观测资料。为此,作为补助资料,300mb面的分析使用飞行在200mb面上商业飞机提供的风向风速资料,而850mb分析则用由地面气压和气温推算的高度和气温。此外,通过电报传来极稀少的美军飞机观测资料,对接近飞行高度面进行分析以资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气象厅在西太平洋台风监视区域内把最大风速超过34海里/小时的热带扰动确认为台风,经过编号以后予以发布。美国(西太平洋区域由关岛联合台风报警中心负责)将台风监视区域内最大风速超过34海里/小时的热带扰动确认为热带风暴(TS),标上英文名称以后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4.
附表为在热带地区发生的低气压中,最大风速达到34海浬/小时的时刻(17.2米/秒--译注),作为“台风生成”,统计各月的发生次数。 过去的这种调查报告有两类,即:(1)台风前期弱的热带低压所发生的时刻;(2)弱的热带低压发展到34海浬/小时的时刻作为台风生成。例如,1967年以后的报告田道三郎(1967),馆知之(1968),清水教高 (1971)等均采用(1)的方法。另外,外国的报告中多采用( 2)的方法,如Maj·Gray·Atkinson(1976)。 1968年和1969年版的台风路径图(气象厅预报部)的“台风发生和台风登陆表”中,以“弱的热带低压最大风速达 17.2米/秒以上时刻”定义为台风发生,从1940年开始统计。但是战争结束前台风的统计,处理了发生于热带的所有扰动,另外,战后不久,由于没有达到热带风暴作为台风来处理,被记  相似文献   
5.
台风的寿命是指从台风的生成到消亡的时间,过去也曾出现过寿命为零的台风.根据气象记录,1974年的29号(日本编号,下同——编注)台风寿命为3个小时,是一次短命的台风,如表1所示(在气象记录中,出现完全相同的记录时,将最新得到的记录排在最前面,所以第2到第5个台风虽然寿命同样是6个小时,最新记录的1966年的28号台风寿命占第2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