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河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微物理特征及催化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6个降水个例的模拟计算,归类分析指出:不同类型层状云降水微物理过程各有特点,普通存在“播种 ̄供应 ̄机制;我省春季层状云含水量丰富,但自然冰晶不足,人工催化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用积云数值模式估算和分析梅雨锋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梅雨锋上中尺度或中间尺度积雨云团的某些基本特征,参照胡志晋积云模式和徐华英积云模式以及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积云的动力学微物理学联立方程组等作了选择、简化与调整,初步调试出一个一维半非常定简化暖积云数值模式。将南京1982年7月18—21日及徐州1982年7月21—24日的特性层探空资料输入本文云模式进行了数值试验,得到模式云内的垂直气流、温度、比湿、云水量、雨水量、雨滴数密度、雨滴半径、雨滴落速等特征量的高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据此探讨了梅雨期降水性云的演变过程及其宏、微观结构的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用模式云的雨量、雨强来估算梅雨锋降水的雨量和雨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河南干旱年地面雨滴谱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MS公司生产的GBPP-100型地面雨滴谱仪,对河南省唐河地区17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层状云降水14次,积云降水3次。17次降水量都很小,5次有降水而无量,8、9月总降水量分别为8.3mm和31.3mm,占常年降水量的15.6%,属特别干旱的季节,该文利用观测获得的13928个样本,分析了干旱年降水的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河南省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的设计思路、组成功能及应用情况。该系统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实时性和适用性比较强、业务化运行比较稳定 ;实现了将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的信息实时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 ;具有作业天气预警、云场模拟预报、临近作业方案决策、作业动态监控指挥和作业效果实时评估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毅梅  陈跃  周毓荃  张蔷  石爱丽 《气象》2007,33(12):116-120
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涉及大、中、小、微尺度各种资料分析,信息种类繁多,类型复杂,需要一个强大的综合分析平台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基于ArcGIS的人影综合分析平台(WMicaps)的总体设计目标、软件框架、数据标准化、系统数据库、平台主要功能以及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等。该平台是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研究设计的系统,主要用于人影综合分析处理、决策指挥、效果评估以及高炮、火箭增雨防雹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反演云粒子有效半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英英  周毓荃  毛节泰  杨军 《气象》2007,33(4):29-34
为充分发挥FY-2C静止卫星在人工影响天气和气候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利用该卫星通道4(3.5~4.0μm)的探测数据,反演了云粒子有效半径,并与TERRA上MODIS的相应产品做了比较。结果表明,FY-2C和MODIS资料能一致地反映云粒子有效半径分布的主要特征,但反演的粒子大小存在差异。反演算法、卫星分辨率及选取通道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两种资料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FY-2E静止卫星和MODIS极轨卫星反演产品,研究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云降水结构及云雨转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三阶段的云降水垂直结构不同。1)在暖区对流降水阶段,降水以暖雨机制启动,雨滴在暖区存在深厚的碰并增长过程,暖雨过程对降水起主要贡献。随着云体的发展,冷雨过程加剧。T-Re分析表明,-10℃层以下云滴凝结碰并显著,-10℃层以上为深厚的冰相增长带,云顶以冰相大粒子为主,云水向雨水转化迅速。2)在锋面对流降水阶段,降水系统为高度组织化的"低质心"强降水液态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系统。回波强度在冰水混合层增长较快,冻结层是此阶段成雨微物理的关键层。降水粒子在暖云区碰并增长较快,而蒸发或破碎过程并不显著。3)在锋后降水阶段,0℃层附近冰晶粒子与云水的碰并增长较为明显。前期降水存在明显的雨滴蒸发过程。随着云体的发展,暖区云水含量较少,降水粒子不能有效碰并增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探空和常规资料,对2011 年4 月17 日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的流场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结果:该雹暴是在条件性不稳定和垂直风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右移风暴。雹云初生发展阶段,垂直剖面显示逐渐形成有组织化的斜上升气流促进雹云发展。成熟降雹阶段,雹云内形成一支强的斜上升气流和深厚的中气旋,主上升气流对应雹云的弱回波区。雹云维持典型的弱回波区—悬挂回波—回波墙特征结构。根据雷达径向速度和雹云移速订正得出的“零线”演变发现,随着雹云的发展,“零线”逐渐向悬挂回波靠近,并穿过悬挂回波,“零线”的走向为上翘式,附近“穴道”的汇集力较强,有利于降雹。通过对“零线”位置的判断可分析有利成雹的区域。根据高低空两层强回波的水平错位,利用两高度强中心连线所作剖面能快速准确得出特征剖面,并将0℃ 层以上6 km 高度处降雹潜势达到100%的45 dBZ 的区域识别为成雹区,与降雹实况对比发现识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人工增雨是一项研究型业务,飞机外场作业、探测是它的重点,只有根据一定目的方案设计下才能体现探测、作业资料的研究价值。根据河南省人工增雨作业、探测分析研究的需要并结合行业专项飞机探测,探讨了5种云微物理探测目的及相应飞机探测设计:1典型锋面云系垂直剖面结构探测;2降水性层状云垂直结构探测;3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效果检验飞行探测;4云中过冷水探测;5催化剂在云中的扩散及其物理响应的探测。以2013年3月25日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为例,探讨了飞行探测人工增雨的催化作业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5年7-12月卫星资料、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地形资料,统计分析了无云条件下气温与云顶亮温的差值,结果表明:无云情况下气温与云顶亮温差值平均为5.04℃,且具有较大的日变化性。由此提出了按时次分别求取阈值用以检测云。通过个例对比分析,初步得出该方法检测云具有以下特点:可用于全天候云检测;不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该云检测方法应用于反演计算,不仅反演的中、高云区域与实测的比较一致,而且反演的低云区域与实测结果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