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夏季黔东南州局地暴雨与西太副高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黔东南州1996-2005年夏季发生局地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地形等的综合分析,得出9次局地暴雨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均增强为急流,并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而且特别有利的地形的强化作用,造成黔东南暴雨的落区不同.根据暴雨的不同落区,将其归纳为四种类型,即西部型暴雨、南部型暴雨、中部型暴雨、东部型暴雨.但中、南部型暴雨还有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产生.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东部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伍红雨  黄红  陈德辉 《气象科学》2008,28(5):494-501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 5对2007年5月23-25日发生在贵州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48 h的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天气形势、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图演变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这次强降水过程,模拟出了暴雨的强度、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导致这次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尺度低涡,它的稳定维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尺度系统的发展、增强、减弱,主要由低层的正涡度产生.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是大暴雨天气维持和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强降水与强烈的上升运动区和正涡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仁勇  黄红 《贵州气象》2001,25(1):18-19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凯里站逐日晴雨预报方程。预报因子的资料来自“黔东南州短期预报业务自动化系统”,通过“0,1”编码方案进行处理。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报效果呆投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4.
数值预报环流形势场在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健  黄红 《贵州气象》2003,27(1):23-24
主要利用ECWMF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形势预报场对2002年6月17-20日连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的演变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考察这两种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过程的预报能力,可知它们对夏季强的降雨天气过程的形势预报很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红  李性太 《贵州气象》1999,23(1):11-12
利用历史天气图,MICAPS人机交互系统实测资料对1998年5月1日出现在黔东南州境内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冷槽,低空急流与地面环流相互作用造成了此次飑线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6.
2011年11月5日贵州东北部梵净山景区出现强雷电天气,导致34名游客遭遇不同程度的雷击伤害.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天气图、雷达卫星资料、高空资料,对这次雷击事故的雷电特征和雷电天气成因的分析结果表明:1)雷击事故发生时,闪电密度不大,但正闪强度高达259 kA,这在铜仁的冬季属于万分之二的小概率事件.2)高山以及山体上的金属物充当了引雷载体,完全石质结构的山体,因防雷设施不健全,强雷电不能扩散,而产生了直接雷击伤人.3)复杂的大气电场产生球形闪电接地后不能顺利放电,发生爆炸,分解成多个球形闪电,四处飞窜伤人.4)500 hPa波动气流与850 hPa弱切变配合,为对流天气产生提供了条件,但高空要素和相关的对流参数量级较小,不具备强对流产生的条件.5)地形辐合(边界层辐合带)叠加在移入的切变系统上,使风场气旋式切变增强,D(散度)值大幅度降低,ζ(涡度)值大幅度增加,垂直上升运动加强,促成了弱对流向强对流演变;同时辐合线附近冷暖空气交替,使得条件不稳定能量增加,促进暖湿气流加速上升,产生梵净山景区强雷电天气.  相似文献   
7.
罗喜平  黄红  周成霞 《贵州气象》2005,29(Z1):10-12
利用1961~2004年冬季贵州省84个测站凝冻日数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2004年12月~2005年2月)贵州省凝冻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年冬季在省的中部一线有3个明显的重凝冻中心,主要出现了6次持续凝冻天气过程,其中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严重的是2004年12月23日到2005年1月2日的凝冻天气过程,6个测站达到特重级凝冻标准;与过去40a相比,省的中部一线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重,全省平均凝冻日数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较重的年份,凝冻集中期全省平均温度是1986年以来最冷的一年.分析这6次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都是有偏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贵州,在贵州南部形成静止锋;同时高空有低槽东移影响,并且有冷空气不断补充,静止锋活跃,使凝冻天气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8.
黄红  谭健 《贵州气象》2003,27(1):43-44
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对2002年6月天气概况及环流形势的演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形势异常,导致贵州6月降水量偏多,平均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9.
黄红  苏国勇 《贵州气象》1994,18(1):45-46
本文通过对1961~1992年铜仁地区全区的229次冰雹资料及1980~1992年的雷达回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全区冰雹云随时间的年变化,日变化,冰雹的发源地和三条主要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森林火灾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红 《贵州气象》2009,(Z1):62-64
利用1991—2006年贵州省森林火灾报表,分析了贵州省森林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火源统计,以及气象条件的重要性。结果表明,森林火灾具有较大的年际差异,火灾最多年发生次数是最少年的9倍多,总体呈现增多的趋势;贵州有94.3%的森林火灾出现在12—次年5月,其中主要集中在冬末到初春(2—4月);从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来看,黔南及黔东南两自治州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最多;人为火源占已查明火因的火灾比例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