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4篇
综合类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运用文献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变异特征、相对应力平均动态基线的渐变趋势及它们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力源进行中等尺度地壳岩体中的应力场实验研究的首次实验,于1982年10月至11月在唐山古冶进行。 一、实验原理、场地和设备 此次实验以水压致裂法应力测量中的注水压力作为人工力源,在水压致裂孔(简称实验孔)的附近布设装有地应力传感器的观测孔,用地应力测量系统进行现场实测。 这类实验在国内外未见报道。它不仅能够通过实验检验地应力相对测量方法的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并计算了相对地应力测量附加应力值动态基线与观测值动态基线间的动态比例因子Ω值,指出该值的异变可作为震前应力异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结果表明:Q值的相对稳定范围通常是5.0×10~(-3)±1.0×10~(-4)bar/μh;若出现Ω值异常时,有可能是附加应力的变化日趋加剧或所积能量急待释放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4.
前言多数地震是发生在地壳中的浅源构造地震。地应力对于这类地震蕴育发展的过程起着控制作用。地震的发震地点与地质构造背景有关。准确的发震地点的预报必须考虑地震地质条件,当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前兆特征也不应忽视。有了构造背景只是一个方面,还必须有另一个方面——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才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1]~[3]的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异变特征、相对应力平均动态基线的渐变趋势及它们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