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震下被动与智能隔震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被动及智能隔震结构在“大震”条件下的动力可靠度进行探讨。将被动及智能隔震体系均取作弹塑性模型,并用退化Bouc-W en滞变模型描述上部结构的恢复力,用非退化Bouc-W en模型描述隔震层的恢复力。采用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构的随机响应,根据我国抗震规范中“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采用各层最大层间位移峰值响应和累积滞变耗能构造双参数的随机疲劳累积损伤指数,作为功能状态指标。假定各层失效相关,用串联系统计算体系动力可靠度。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被动隔震、智能隔震与非隔震体系的条件失效概率,从动力可靠度角度显示了智能隔震体系的减震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  相似文献   
3.
国外对隔震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观测结果和对隔震结构竖向地震作用计算的规定,都与我国抗震规范有较大差别。本文通过反应谱和时程分析,讨论了多层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取值及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对我国抗震规范的有关规定作了探讨,认为除位于近断层附近的隔震建筑外,其它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可取与不隔震结构相同;对于多层隔震建筑,多遇地震下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在罕遇地震下,应对所有隔震结构验算支座是否受拉或失稳,并且组合时应计入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经典遗传算法的隔震层参数优化方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的隔震层参数优化方法。利用Python的多进程机制和Python与ETABS的交互,实现CPU各核同时调用ETABS并进行遗传操作,最后通过一个隔震工程的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进行隔震层参数优化,与原设计结果相比,优化后的隔震结构性能更优;同时,用10核CPU计算,与经典遗传算法相比,该方法既能准确得出全局最优解,又可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加速比约为6,可基本满足隔震工程设计的及时性需求,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础隔震结构的耗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Bouc-wen模型,利用状态空间迭代法,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多质点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并根据此结果,利用能量方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能量,绘制了各能量项时程曲线。以一实际工程为例,求得隔震结构的各项耗能情况,说明了基础隔震结构以减少地震输入和隔震层滞回耗能来减小对上部结构的损坏。  相似文献   
6.
叠层橡胶支座与柱串联体系动力失稳特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叠层橡胶支座与地下室柱串联体系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动力稳定性理论对此串联体系受到谐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得到体系的主要动力失稳区间;其次,针对地震波是一种随机波形,通过快速傅立叶(FFT)算法变换进行频谱分析,将地震波分解为许多不同频率的谐波;分析了不同的静力及动力载荷系数下失稳区间的变化;数值算例分析了此串联体系在某一地震波下的动力稳定特性。分析的结果为此串联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体系的性能、分析与设计等,介绍了由笔者所在课题组完成的寒冷环境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的成果、实振型分解法分析非比例阻尼隔震结构动力响应、隔震结构动力分析软件、橡胶隔震器与地下室悬臂柱串联后所组成的结构系统动力稳定性、高烈度区使用智能隔震体系的控制算法及甘肃省隔震构造图集等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本课题组负责设计的甘肃省叠层橡胶支座隔震体系的若干工程简况。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育  杜永峰 《地震学刊》2012,(4):452-458
针对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通过建立地震响应的动力分析简化模型,推导出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体系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对一实际的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仿真分析,探讨塔楼质量偏心率和塔楼质量比对结构周期比、位移比和层剪力比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结构扭转角主要由隔震层产生;与不隔震结构相比,不对称大底板多塔楼隔震体系的扭转角减小,可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塔楼与底板的位置分布和质量分布会影响体系的扭转效应和减震效果,应尽量使塔楼的质心与底板质心重合,塔楼质量分布均匀,以减小结构的扭转效应,提高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础隔震结构简化模型的振动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隔震工程设计中模型简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和隔震层位移这两个主要指标等效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等代体系刚度及质量的参数识别数字模型。并针对工程设计需要,导出了等代参数的简代计算表达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用本文简化模型分析得到的上述两个指标结果与原结构的响应时程曲线基本吻合,时域响应峰值的相对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0.
针对如何快速确定隔震结构的最优隔震支座布置问题,使用机器学习辅助结构优化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预测隔震结构设计参数与结构响应之间复杂关系的机器学习模型,以隔震结构响应最小为目标函数,用粗粒度并行遗传算法,得到隔震结构的最优支座布置。用一个实际隔震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各结构响应参数的预测准确率均达到了92%以上,平均预测准确率达到93%,与精确计算的优化结果相比,用机器学习辅助隔震支座布置的优化结果平均误差为3%,加速比约为300,说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