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刘叶  魏恩泊 《中国科学D辑》2007,37(2):282-288
利用有效介质近似理论, 在Pandey和Kakar的经验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研究强风驱动下白冠覆盖的海面有效发射率模式. 该模式讨论了白冠层中球形气泡、水滴、海-气温差对海面发射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海面发射率随着海气温差的增加而增大. 同时, 通过引入白冠层的有效介电常数, 该模式考虑了白冠层的有效粒子的气泡结构、泡沫层厚度等物理参量对海面发射率的影响. 模式经Rose等人在完全泡沫情况下的实测数据验证, 得到了很好的一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选用阿克苏市气象站1954—2016年气候资料,分析63 a长序列观测资料发现,城市化对阿克苏市气温上升的贡献占到了3/4,平均气温以0.33℃/10 a的速度上升。1959年和2016年2次迁站,前一次造成了风速和相对湿度不连续,后一次造成了平均风速断点。2016年台站迁徙时新旧站年风向相符率仅有34.69%,两站风向一致性不理想。两次迁站年平均风速均显示出典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特征,即新旧站差异较大,1959年迁站古鲁巴克村站年平均风速比空旷的机场小了近1/4;2016年迁站位于城市包围的旧站比位于空地的新站年平均风速小了1/3,因此,在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时需要对有城市化影响的风速资料进行校正处理方可使用。气温也显示出典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的差异特征,即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在暖季空旷的地方比城市内高,而冷季相反。另外,2005年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使相对湿度产生了断点不能连续使用。对资料断点进行订正,订正后的长序列资料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9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数据,研究了末次冰盛期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以期加深理解冰期青藏高原地表环境以及ELA变化成因.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这一参考时段,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夏季普遍降温4-8℃,年降水量平均减少25%.在降温和降水减少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西部ELA降低,不同区域之间降幅存在差异.在青藏高原地区,其南缘和西北部下降1100m,中部腹地下降650-800m,东部下降550-800m且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小.中国境内天山上的ELA下降不超过650m,祁连山和阿尔泰山上的下降值在500~600m.另外,水平分辨率高的气候模式能模拟出青藏髙原中部ELA下降不超过500m的低值,这与古冰川遗迹记录一致;末次冰盛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积累区主要发生在边缘山地,其面积扩张至现代的2-5倍,但仍未覆盖到高原中部.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上升流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其年际或季节变化, 高时间分辨率遥感产品的出现使得研究上升流的高频特征成为可能。本文基于融合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 结合多尺度分割方法, 提出了一种探测上升流冷信号异质性的新算法, 通过上升流面积和强度指数展示了一个完整的琼东上升流过程。分析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图像的结果表明, 夏季琼东涌升到海面的上升流存在间断期, 平均间隔为6d。每年夏季(6—9月)平均有98d在海表面识别到上升流, 其平均面积为7698km2, 平均强度为1.0℃, 两者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琼东上升流发生频率与离岸距离成反比, 琼东北海域为高发区。不同上升流的影响因子可能不同, 离岸风、风应力旋度、热带气旋均与上升流短期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