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晴朗静风的夜晚,近地面空气因辐射冷却而降温。在坡面上,冷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流下。这就是冷径流(吉野1961,1980)。冷害、霜害、风害等等,与冷径流及其汇集形成的冷湖都有密切的关系。小地形对冷径流和冷湖的形成影响很大。 本文试图定量地分析小地形与冷径流、冷湖形成的关系。如果确立了这种关系,就可以在缺乏气象观测资料的地方,借助于地图,来推断冷径流和冷湖的状态。进而推测出冷害、霜害等状况、对今后的防御是有用的。 1980~1981年度,我们对下列三个项目进行了研究。其一是在长野县管平盆地进行了冷径流和冷湖形成的观测;其二是在北海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了EOF方法分析了1951-1980年北太平洋(包括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各月逐年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1)冷暖洋流区也就是北太平洋暖流区,加利福尼亚寒流区、赤道东太平洋海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其次是冬季黑潮和西部北赤道暖流区。(2)空间特征向量场前3项的物理意义非常清楚,第一特征向量场表示海温场南高北低沿纬度分布的特征,分为西北部和东南部两大反相的区域,零线的走向呈东北东-西南西。第二特征向量场分成了三块区域,零线的走向仍呈东北东-西南西。中间是正区,南、北分别是以赤道东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暖流区为中心的负区,突出了这两大海区的作用,第三特征向量场北面是以北太平洋暖流区为中心的负区,而东南、西分别是以加利福尼亚、赤道太平洋和黑潮三大洋流区为中心的正区,中央太平洋是弱的负区。(3)由时间振幅系数分析得到的SST的各月逐年的变化特征,五十年代具有5-6年、六十一七十年代具有2-3年的准周期振荡,并且海温的这些固有变化特征与东亚气候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台风生成的年频数与北太平洋月海面水温之间的滞后相关关系。计算表明,滞后相关系数一般较小,即使在台风生成期的邻近月份也是如此。台风生成年频数与二年前10月份海温的相关系数最大。显著正相关区位于赤道太平洋东部,而负相关区则位于北太平洋西北部。一般而言,负相关系数比正相关系数小。  相似文献   
5.
在1983年2月27日日本标准时间(JST)21时14分地震时,一个频带在81—82 kHz的多点方位测定系统正在工作。在杉户、杉并区、足尾山地和八岳已经建立起观测台,正期待着根据由地震活动性可能会产生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电磁前兆发射,用方位测定方法确定地震震中位置。虽然我们不认为已全部理解了这里所报告的资料,但对于1983年2月27日地震,的确有证据表明,在主震前约8小时开始,从观测到的不平常的发射可以得到震中位置的指示。在我们的研究结果基础上,讨论这一地震预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工作中,对于影响某一事物发生的各个要素,要任意地改变它是不可能的。只能观察一个事物和某一要素的关系。在那种情况下,只能了解到所记录的该事物反应量和某一要素之间的单相关关系。由于其他要素的间接影响混了进来,使得相关程度很难弄清。历来的研究报告的大多数,对于这一点的分析仍然是不充分的。为了确实地掌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如图1所示,在世界上从非洲、中近东、欧亚大陆的中南部到中国的西部,有一片广阔的干燥地区。与其他大陆相比,从非洲到中近东这一部分地区最为广阔。图1中,黑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东亚的西沙、广州、厦门、上海、那坝、鹿儿岛、名古屋七个地区作为中心,以半径为5°的范围内每年台风的侵袭数与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包括东部热带太平洋(10°s)]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的海区分布,可分成北太平洋东南到东部海域和西北到西部海域二大区域。以东部赤道太平洋为中心的东南到东部海域的海温,自前年的夏季到上年的冬季,在持续着一个很高的正相关后,接着转为负相关,当年的春季负相关开始加强。此外,一般认为与卮·尼诺海城(秘鲁海上80°—90°w)的海温也存在着相关关系。然而,从西北到西部太平洋海温之间的相关关系,若与东部比就不那么明显了。根据这项研究,使我们明白了如下事实: 除上海以外的其它6个地区的台风侵袭数与两年前夏季开始的海温存在着有意义的相关关系,海温在年预报和季预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赤道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相关关系,发现台风与海表面温度(SST)前期相关是正、同期是负、落后时为正,其正-负-正的转换周期2—3年。每次都是先从厄·尼诺海区开始,然后向西传播,从东端(80°w—90°w)传播到西端(180°w—160°w)的时间约需半年。从发生厄·尼诺事件开始,滞后两年是多台风年。另外,还利用了北太平洋SST与西北太平洋台风之间的优质遥相关海区建立了回归方程,在1981—83年的台风试报中,预报准确率约76%。  相似文献   
10.
一、气候变迁和变化与人类社会 1.现状利用19世纪以前的资料来研究气候变迁、变化与人类社会和社会生产的关系时,由于资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没有足够数据和得当的统计方法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不正确的。因此,对初期得到的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