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图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运用CAP方法测定呼图壁地区2010-01-15~2017-01-02共50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早期23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研究区时空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应力结构类型表现为逆断型,整个区域主压应力P轴近NNE向且倾角较小,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应力场以NNE向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从空间上看,东部的水平挤压作用更为显著;从时间上看,2010~2016年受到更为显著的NNE向应力场控制,反映了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但没有改变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向的总体特征,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可能主要受一种较稳定的NNE向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众所周知,国内外大地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质构造背景,绝大多数地震位于活动断裂带上.我们分析了20多年来的地电资料,发现地电阻率的变化除与震中距等有一定的关系外,还与强震孕育的地质构造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发现,靠近活断层的地电台站能够观测到较为清晰而且时间较长的异常.分析以往的观测资料,认为在活断层带上布极,观测电阻率的变化,对捕捉地震信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子泉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1,5(2):149-154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对宝坻等四个台唐山地震前地电、水化、水位、形变等手段的月均值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宝坻地电、管庄水氡、宁河俵口水位及牛口峪定点水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震前异常变化,从而证明了灰色预测系统在地震前兆数据的处理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主要根据加州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数据给出了浅壳地震的峰值和加速度和反应谱加速度衰减关系。计算了走滑以逆断层地震在岩石及坚实厚土壤沉积中矩震级M4 ̄8+、距离达100km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叠前深度偏移与常规处理的方法原理对比及实例分析,说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于求准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利于提高复杂构造和小断层的成像清晰度和精度,该技术在精细速度分析、正确速度—深度模型建立和叠加方法上的优势,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文中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与常规处理剖面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归位准确、断点清楚;②分辨率和信噪比更高;③真实反映地下构造形态;④解决速度陷阱问题,直接、精确给出地质层位深度。  相似文献   
6.
千佛山断裂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研究该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展布以及断裂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CT)、地质勘察等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断裂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年代进行研究,分析其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断层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该断层的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千佛山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点。从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析,中更新世早中期以前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Hock-Brown强度准则的高应力判据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虎  郭啟良  贾龙 《岩土力学》2011,32(11):3325-3332
如何评价工程岩体中赋存的应力状态一直是工程设计人员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应力状态评价需综合考虑岩体强度和岩体中赋存的应力两个要素,其评价结果反映了地下结构围岩在二次应力场作用下满足岩体强度准则时可能的变形破坏响应.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出高应力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基本变形破坏规律.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  相似文献   
8.
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为使叠后相邻测线的地震数据在绘图纸上能够纵向同时显示,达到节约绘图纸、降低成本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处理模块生成可纵向显示的三维地震绘图数据的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进行叠后三维数据体的分离、延长测线数据的记录长度、修改线号和数据体舍并等处理工作,产生可纵向显示的绘图数据体.经实际绘图显示,不同测线的地震剖面由原来的横向单张显示,转为了纵向的多张绘图.因此,大大节约了纸张,降低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工程区高地应力判据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原地应力状态的准确把握是地下工程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基础,而选择可行的高地应力判据是进行地应力状态评价的前提条件。在详细分析现有各种原地应力评价判据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高地应力判据,并在判据模型中引入了国际上认可度非常高的Shoerey模型,但该模型没有考虑岩体变形模量和岩石弹性模量的区别。通过广泛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岩体强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Hoek-Brown岩体强度估算理论,补充完善了Shoerey模型。云南禄丰某工程隧道,工程区共布置两个地应力测孔,测试结果较为离散。利用应力状态评价和数据拟合方法,推算出最大埋深部位的应力值达19.29 MPa,而岩体整体强度仅为5.243 MPa。按照强度应力比和Shoerey模型的评判标准,该隧道洞身部位的应力状态均为极高应力状态,应引起重视。对原地应力状态评价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概括总结,以方便其他工程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海域郯庐断裂带活断层探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对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进行了活断层探测,发现郯庐断裂带主干断裂在第四纪晚期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继承了晚第三纪以来的主要构造活动特点,仍是这一区域的主导性构造. 西支KL3断裂由多条高角度正断裂组成,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受到一系列错断晚更新世晚期沉积的北东或近东西向断裂的切割;东支龙口断裂由两段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沿断裂带不但有明显的晚第四纪断错活动,而且还发育北北东向晚第四纪生长褶皱,表现出明显的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活动特征. 在山东陆地区也发现了与龙口断裂相对应的安丘——莒县断裂,安丘段由一系列右阶斜列的次级断层组成. 从安丘向北至莱州湾凹陷,郯庐断裂带东支活断层构成了一条右旋单剪变形带,每一个次级活断层段相当于带内理论上次级压剪面,在第四纪晚期以来仍以右旋走滑活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