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采用RANSAC算法剔除观测数据中的离群值,再使用线性内插法进行补全,利用整体投影计算的思想提取两点间的相对重力值,并对其精度和标准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动态重力观测的残差最大值为4.641 μGal,重复性标准差最大值为4.384 μGal,均优于5 μGal。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重力观测数据,为在复杂环境下获取相对重力值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隆升对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气候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地壳隆升速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4—2015年期间高覆盖度的卫星重力数据,通过去除陆地储水的重力效应获得地壳隆升引起的重力变化速率,基于直立长方体垂直运动与重力变化的关系模型反演了该区域的地壳隆升速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300 km的空间尺度下青藏高原隆升速率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表现为以冈底斯山—唐古拉山—鲜水河断裂带为界线,其两侧的速率差异较大.位于界线以南,沿喜马拉雅推覆构造带的区域平均隆升速率为2.01±0.87 mm·a-1,其中西侧的印度板块与东侧的缅甸板块隆升速率分别为~2.43 mm·a-1、~2.89 mm·a-1,位于两板块之间的区域隆升速率为~0.69 mm·a-1;位于界线以北,除了天山区域和华北板块的隆升速率为~1 mm·a-1,其他区域隆升现象不明显,其速率为~0 mm·a-1.我们发现存在两条均穿过正断裂带区域的隆升速率梯度带,其中一条为从加德满都到塔里木盆地,其恰好穿过青藏高原内部的正断裂带,另一条为从那加山到四川盆地,其恰好穿过大理正断裂带.本文反演的青藏高原隆升速率与以往观测到的GPS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为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等科学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地区发生的MW6.6地震,对当地人民生命造成一定的危害。基于Sentinel-1数据获取该地震的视线向同震形变场,采用贝叶斯方法反演单一断层走向为106.9°、倾角为73.8°、震源深度为17.35 km,在此断层几何模型基础上,以最速下降梯度法(Steepest Descent Method,SDM)反演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断层面上存在两个滑动峰值,其中位于断层西侧的最大滑动量为0.66 m,深度为11.7 km,位于断层东侧的最大滑动量为0.83 m,深度为7.5 km,根据反演结果模拟LOS形变,其最大残差为~5 cm。构建倾角分别为70.79°和55.33°的双断层几何模型,并根据双断层几何模型反演了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单一断层模型与双断层模型的滑动分布具有一致性,但是最大滑动量值有所不同,相对于单一断层模型的滑动分布而言,双断层模型的滑动量在西侧增大,其值为0.68 m;而在东侧减小,其值为0.77 m;最大残差降低了约2 cm。双断层模型库伦应力增加区域与余震的分布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8~2021年地震观测报告提取巴东周边小震纵横直达波走时数据,分别采用单台多震、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分析波速比在2013年巴东MS5.1地震前后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巴东地震前震中东西两侧8个台站的单台波速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回升异常变化;2)巴东地震周边地区多台波速比在震前经历了2 a下降-2 a回升的变化过程,与单台波速比结果相似;3)多台波速比空间演化图像显示,巴东地震前2 a波速比低值集中分布在震中周边区域,震后该区波速比回升至高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