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召开的地震震级,走时定位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在上海举行。国家地震局系统和中国科学院的20多个单位5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科研处姜维歧同志主持并讲了话,他说明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一步强调了震级定位这一基础工作在地震学和地震予报研究中的重要性。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了30多篇学术论文和工作报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2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系统有关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等单位共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并对一些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术会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克基地震实验室(Albuquerque Se-ismological Laboratory)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隶属美国地质调查局全球地震学和地磁学分部(Branch of Global Seismologyand Geomagnetism,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戈尔登)领导,但其独立性很大。它既是一个台站,又是一个提供地震情报的服务中心,兼具操作、管理和发展全球地震观测系统的任务。一、组织机构该地震实验室拥有正式雇员23人。目前的组织机构及其人员情况是:主任是物理学家奥西尼(N.A.Orsini);副主任是地球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4.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系统(简称768工程)验收鉴定会概况,文章指出该系统是国家地震局的重点科研项目,历时五年多现已完成;介绍了鉴定会对该系统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说明该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方面将会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之二扼要介绍了中国现代化区域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系统(简称768工程系统)于1982年通过验收鉴定并投入正式运转的概况后,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处理功能、各分系统的设备与信息流程等特点及其在我国地震观测方面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1.野外设施与数据传递挪威地震台阵中心(NORSAR)的子阵呈圆形,有六个短周期垂直向拾震器和一个三分向长周期拾震器,均置于地下室或浅井中(3—15米)。各子阵拾震器的模拟量输出经前置放大后,由地下电缆传到子阵中心的地下室,再经滤波器、模数转换后合成数字信号,并经调  相似文献   
7.
五、联邦德国的台阵设施1.GRF 台阵的野外设施在单分向台站,拾震器输出分成4级,放大器增益依次为1、4、8、8,这样,经过4档放大器的信号较第一级输出放大倍率为256。这4级输出分别由16位的模数转换器数字化,并送入 LSI 2/20计算机。在计算机中选择这4个输入中尾数有效数字最多而又未限幅的一个,取12位(含符号位),与4位阶码组成新的16位数,经过1200波特的数传机经电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震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高性能传感技术以及现代化通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急剧增加,使世界科技界、经济界和学术界面临着一场新的经济技术革命。 面对这一形势,按照国家总体规划要求,以及地震科技发展和监测预报的需要,逐步用现代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的监测、预报、科研和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地震信息系统势在必行。事实上,在我局的七,五科技规划中,已明确地把台网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说明了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遥测台网的必要性,较为详细地介绍了768工程技术系统的特点、基本功能、组成及各部分的工作过程与性能,分析讨论了768工程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对发展地震科学、地震预报和地震观测技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1 地磁观测的基本问题人类对地球磁场的认识是很早的,但对地球磁场的本质认识,却是在19世纪中叶由麦克斯韦尔所确立的现代电磁场理论之后,并随着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深入的。高斯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地球表面地磁场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地球内部液体地核和地壳,来自地球外部的仅占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时可达百分之几,它们是由太阳、行星际空间、磁层及电离层活动所形成高空电流体系的变化及其在地下的感应变化所引起的,而且它们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只随时间缓慢变化,是基本稳定的,构成地磁场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