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篇
  201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建中  宋良玉 《地震学报》1981,3(3):292-301
近年在地震预报问题的探索中, 不少人企图使用震级频数法则去寻找大震前兆, 讨论 b 值的时空变化.随之出现一个新问题, 为适应预报需要资料所取范围越来越小, 时段越来越短, 这样估计 b 值时使用的地震个数大大减少, 至使估计 b 值时误差增加.本文从古登堡、李希特的震级频数法则出发, 讨论了 b 值的各种估计方法.其中有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 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和非线性简单最小二乘估计等.给出 b 值各种估计的精度, 从而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文中应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一个 b 值误差表, 供计算 b 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场地震学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美地震科学研究合作项目之一——“近场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工作开展的初步情况,及观测研究的初步结果。作者使用四台DCS—302型三分向数字磁带记录地震仪,于1981年8月至10月,在唐山地区滦县布设了台距为5至7公里的近场地震台网。记录到在台网内发生的一组震群,其中最大震级为4.8(M_L)。文中简要论述了选择滦县开展近场地震学研究的特殊意义,近场地震记录分析的初步结果,以及与常规台网记录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宋良玉 《地震学报》2018,40(2):215-226
1910年12月13日MS7.3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是非洲自1880年有地震史以来第一大震。由于该地震发生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在众多有关东非裂谷的文献中很少被提及。本文根据珍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册由德国Huys大主教著述的有关1910年12月13日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的德文古籍,经分析研究使用了历史地震“相对烈度”评定法,排除了前震和主震两小时后强余震的破坏重叠效应,首次评估出MS7.3主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结果显示:该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坦噶尼喀湖中部(7°S,30°E),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为Ⅷ度,Ⅷ—Ⅵ度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为NE-SW。本文结果填补了非洲历史大地震宏观数据库的某些空白,可为几经修订、几经改变的微观地震基本参数提供参考,为微观震源机制候选节面的取舍提供约束。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宏观地震参数的评定对有关东非裂谷带西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科学论证补充了新的资料,为坦桑尼亚地震区开展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资料取自华北地震区1446—1969年的地震记录.选出活动期主峰与拐点地震36次, 每两次之间做埃尔米特插值, 这样就构造出一条等间隔采样的曲线, 它反映了五百年来华北地震活动强弱的变化.设此曲线由两部分组成, 确定性部分和随机部分.给出轮回模式与平稳随机过程的自回归模式, 分别进行外推预测.文中还做了后验综合分析, 将近期资料删截15次分别进行计算、外推、预测.把每个时间段被预测危险的次数相加得到预报曲线.根据这些后验的结果, 于1974年4月估计, 1975至1977年华北将出现地震活动高潮.在此间发生了1975年2月5日的海城地震与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地震.该曲线对今后华北地震仍具有预报意义.以海城地震开始的华北地震高潮还要延续一段时间, 至1980年后才转入低潮, 且到2001年前后将开始重新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了汾河渭河地震带近一千五百年破坏性地震资料构成历史地震时间序列,用周期图方法对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强震活动高潮出现的时段。共作了12次预测检验,讨论了预测检验中地震资料的长短对周期图的影响。最后预测公元2043年前后该地震带将有一次地震活动高潮出现。  相似文献   
6.
概率预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地震历史中表现出来的统计规律去推测未来。在一定概率意义下,给出下次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界限,或是在指定时间内,给出地震发生的概率,对于研究地震区域划分,提供抗震烈度等问题都是有一定意义的。这里仅从地震序列本身提取预报信息,没有考虑发震时间与各种前兆观测的关系,也没有考虑时间与地点和强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