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根据应力台站和水平形变的实际观测结果,研究了南北地震带北段1970—1983年间的区域地壳微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同时期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得出1970—1983年本区地壳微动态变化与地球自转角速率的长期变化有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1986年8月26日在甘青交界的冷龙岭北坡发生了6.7级地震,据甘肃台网测定,截止1986年9月底共发生余震612次,其中.级以上3次,最大余震为5.7级.余震分布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地震发生在偏僻山区,震中烈度虽达8度,但无人畜伤亡,房屋破坏亦极轻微,社会反响不大.这次地震发生在全国6个重点监视区之一的民乐盆地东南边缘.该重点监视区是1984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并认为有发生6.5—7级地震的可能性,1985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西北主要构造体系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西北构造体系的成生历史、型相演变、复合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探讨了活动构造体系特征。最后提出了几点认识。其目的是为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提供区域性地壳运动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青藏高原内部,有许多规模巨大的活动断裂带。这些断裂带的活动方式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它们的活动强度常常有显著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对于当地山脉、水系的形成和地热、地震的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因此,研究活动断裂带及其差异性活动的形成原因,当有助于我们对地震活动条件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托素湖——玛曲活动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对其挽近活动特征的形成原因仅作一般性讨论。  相似文献   
5.
注水引起的局部构造活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本研究了玉门老君庙油田近年来形变隆起的成因,认为,油田注水量超过开采量而引起形变隆起和套管错断,形变隆起幅度和套管错断位置与注水量大小、构造部位有关。进而论证了超采注水造成的局部构造活动与诱发地震的关系,认为注水诱发地震需具备一定的构造条件,而老君庙油田不具备此构造条件,虽注水压力很大也不会诱发地震,乃以蠕滑形式释放了能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事实为主,阐明本区上地壳结构、活动断层分布、地块的垂直运动。在此基础上研完了区域地壳活动方式,定向分析了主压应力方向,並得到测量资料的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