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加强哈萨克斯坦采金工业的矿物原料基地,要求共和国地质部门在进行金的科学研究普查勘探工作的同时研究金矿床的地质-工业类型。遗憾的是,在这方面,近地表的成矿作用问题依然是一个最现实的、并且很少阐述的问题。因为浅成带的金矿床和含  相似文献   
2.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地磁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若响应比值P(Z)≥4.1,则在喀什周边地区有可能与1-11个月以后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响应比值一般在震前1-11个月出现最大异常,个别地震在震前几天或发震同日出现;并且高响应比值对应的地震震级相对较高。乌鲁木齐的地磁响应比值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中强地震对应,它主要反映了构造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朱燕  巴克 《内陆地震》1997,11(2):178-181
地磁场包含有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探索地震孕育过程中地磁的前兆异常,对地震预报具有现实意义。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场及较大范围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可能伴随着地下电导率的某种变化,从而使变化磁场的感应场产生一定的异常而反映到地磁日变化上来。这种异常日变化一般在地磁垂直分量Z上反映最为明显。地震前Z分量日变化的异常可表现为幅度上的变化或是相位上的变化。一般垂直分量Z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即低点时间,只随经度变化。根据统计,各台低点时间的出现均在北京时间13点前后。若低点时间偏离了该台低点出现的正常规律就发…  相似文献   
5.
过去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把工业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工资差距日益扩大的一种手段。这一期间的经验表明,上述策略在发展中确实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区是中强地震高发区 ,而地磁观测台站较少 ,仅有乌鲁木齐、喀什 2个Ⅰ类台。它们分属北天山地震带、帕米尔 -西昆仑地震带两个不同的构造带上 ,间距上千公里 ,致使在地震预测中地磁分析预报方法的应用受到影响。自 1 96 6年邢台地震之后 ,我国逐步建成较完善的地磁观测系统 ,在对震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出在地震预报中较为实用的方法。综合来看 ,这些预测方法一般需要在地磁台网分布密集、有 3个以上观测台、且较小台间距条件下才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对于新疆特殊的台站条件 ,只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新疆观测条件的分析方法 ,…  相似文献   
7.
为理解我们能指望地震预测可达到的水平,理解地震现象的动力学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周期性的吗?它是混沌的吗?它在时、空上是随机的吗?简单的数学模拟和与经验性观测的对比表明,我们面对的是一种自组织临界现象[1~4].用Pascal Bernard的说法,这些现象包括[5]地震大小的幂律分布和分维结构[6],能模拟高度不均匀的断层和断层带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的断层段的幂律分布.  相似文献   
8.
西北非洲深水边缘连着大陆坡和陆隆,为世界大洋主要地貌构造单元之一。如今大陆坡被视为21世纪油气开发的主要后备资源区。因此,评价陆坡碳氢主要资源是研究西北非边缘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疆38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日的气象数据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探究了北疆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2年,北疆旱情有所缓解,但干旱仍然频发,且全域性干旱较多,其中夏旱和秋旱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大。干旱频次和干旱覆盖范围呈减少趋势,干旱强度逐渐减弱。四季中,冬季干旱缓解最为明显,其次是春季和夏季,秋季干旱略有缓解。空间上,自东南和东部向西北,旱情逐渐减轻。干旱强度和干旱频次中南部减势最明显,干旱频发会有所改善;东部减势较弱,干旱频发将会持续;西北部减势最弱,旱情仍持续较轻。气候变化下,北疆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北疆降水量的增加趋势和潜在蒸散量的减少趋势对北疆干旱缓解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兵地旅游融合发展是实现兵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有效途径。为促进兵地旅游系统的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可达性模型、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分析、泰森多边形等方法研究兵地旅游的资源共生演化、经济联系变化、网络结构特征,探究兵地旅游共生发展的模式、格局与机制。结果表明:(1)兵地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资源开发处于偏利共生关系。(2)兵地旅游资源非均衡共生特征明显,呈现“兵团依附地方、弱势依托强势”共生分布特征,形成“中央一心多点→外围多心多点”共生演化格局。(3)可达性呈现中心→外围圈层递减结构,依托旅游交通网络形成偏利共生纽带。(4)旅游经济联系具有距离衰减、南北差异、兵地差距、同城效应特征。(5)归纳兵地旅游“间歇寄生、间歇偏利共生、互惠共生”的区域共生模式,文化共生、资源共生、产业共生主次递进和主客互动的要素共生维度,“一核三点八心两圈三带”的共生发展格局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同美”的共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