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9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太原M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讨论了2002年9月3日太原ML5.0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震前2001年12月~2002年6月重力场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及平静-活动-平静的活动方式.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的趋势性异常在持续相当长时间后,于2002年3月发生转折,6月表现为变化加速,点值和段差值的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地震发生在加速变化过程中.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逐渐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临猗M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预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气压、地形变、降雨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资料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地质构造,地壳深浅构造等资料,讨论了1998年7月11日临猗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依据临猗地震前重力场的变化,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对这次地震作出了预报。  相似文献   
3.
山西地区几次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山西测网1997年—2006年重力复测资料,主要研究了重力点值特征和重力场变化情况,认为,重力场变化与山西境内的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河南封丘4级震群尤其是ML4.8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和动态演化特征的研究表明:震前冀鲁豫测区的重力场出现上升→下降→上升变化可能是较明显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反映;封丘地震发生在重力加速变化过程中。重力场动态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孕震区准均匀态→非均匀态→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还介绍了根据重力异常对封丘地震预测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2006年4月9日范县ML4.7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和预测过程。震前2005年9月-2005年12月重力场表现为趋势下降,在2006年3月重力场转折上升,表现为变化加速,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加速变化过程中。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存在异常,点值和段差值的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2006年4月9日范县ML4.7级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和预测过程.震前2005年9月~2005年12月重力场表现为趋势下降,在2006年3月重力场转折上升,表现为变化加速,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加速变化过程中.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存在异常,点值和段差值的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太原和灵石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993年6月26日和1994年4月26日相继在太原和灵石发生的Ms4.3级和Ms4.4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距震中越近,重力点值变化越大;震前重力场呈下降变化,震后短时间内仍维持下降,尔后,重力场逐渐回升。导致重力场变化的原因,在地质上表现为断层蠕动;而在深部构造的脆弱部位,水平梯度大,温差热应力高,差异活动明显,是推动断层蠕动,促进重力场变化和地震孕育发生的重要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ü?3??????????????????????????о????????????????8.0?????????????仯???о?????????????????????Σ???????????????????????????Χ?????????????????????????43??10 -8 ms -2?????????????????  相似文献   
9.
河南范县M_L4.3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与预报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2005年4月27日范县ML4.3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自2003年5月经历了趋势下降→转折上升→变化加速,地震发生在加速变化过程中。部分测点点值、测段段差值的趋势性异常在持续相当长时间后变化幅值在(30~60)×10-8m.s-2之间。震后该区的重力异常没有恢复。重力变化可能是由该区地壳形变、地壳深部质量迁移和断层蠕动共同作用引起的。介绍了根据重力异常预报地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西流动重力测网资料和《GDPAS-MRG》软件,得到了2002年太原、2003年洪洞2次M_L5.0地震前后不同时空尺度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并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将2000~2004年的山西重力场动态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解,对不同时空小波尺度下的重力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这2次地震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的"0"等值线附近;②通过小波变换可获得不同尺度下的重力场变化,且随着阶次的增加,深部构造活动信息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