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唐山震区的地质构造模拟制作光弹模型,以N60°E方向加压进行唐山震前应力场的光弹性模拟实验。用打孔的方法模拟强震的应力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在N60°E方向压缩时,唐山—丰南一带、滦县、野鸡坨和卢龙等地区是最大剪应力集中区,与唐山7.8级、滦县7.1级地震及强余震的震中分布基本吻合。说明唐山大震及余震的发生是近东西向压应力场作用的结果。2.当唐山7.8级地震应力释放后,震前具有高应力背景值的其它地区,应力进一步加强。说明唐山地震的发生导致了应力场的重新调整,增强了强余震发震的动力条件。3.实验结果证明,在断裂带两侧、端部或几条断裂的复合部位,其主应力方向与区域应力场的总体方向比较,大致有10°~25°的偏转。强震的应力释放导致震中区附近的主应力方向与震前相比也发生约10°~20°的偏差。  相似文献   
2.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断层运动短周期事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的层分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数字倾斜仪、断层形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和地热仪在5.12汶川大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资料.这些仪器出现异常的时间和幅度不同.其中,位于震中区什邡的数字倾斜仪在震前15天出现突变异常,异常幅度达到2007年年变化幅度的3.7倍.位于南北带南段彝良的倾斜仪的观测数据在震前18~22天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DLG型断层位移水平切向分量测量仪的自动化标定系统组成、标定原理和标定过程.给出了该标定系统在北京市丰台区大灰厂地震台的实际标定结果,该结果满足地壳形变观测仪技术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断层垂直形变对强远震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型断层形变三维观测系统的垂直向观测结果, 研究了两年以来7.0级以上强远震在非发震断层上的同震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非发震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的延迟时间、 同震位移最大振幅、 振动持续时间等特征与地震震级、震中距等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与震中距线性正相关,发生地震同震形变的响应速度约为5.5km/s,反映了在上层花岗岩地层中面波的传播速度;同震位移最大振幅和震中距的对数、 震级之间具有明显线性关系,震级越大,同震位移的最大振幅越大;地震震级是断层体垂直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震级越大,同震形变振动持续时间越长. 根据断层仪观测数据推算得到的断层体垂直向同震形变延迟时间、同震位移最大振幅、振动持续时间的经验计算公式,对于地震同震形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已有的用光测弹性力学方法研究构造应力场成果多局限于二维空间。显然,这些成果没有考虑不同产状的断裂构造在地壳深处具有与地表完全不同的组合特点,更没有考虑地壳的分层性以及不同层位介质的非均一性。为使研究模型更逼近真实,我们以松潘震区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了均质和非均质不连续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均质不连续介质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本文侧重介绍非均质不连续介质的研究结果。为评价构造条件和介质条件在震源应力场形成中各自所起的作用,必要时还引用文献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冻结切片法是三维光弹性应力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过去用此法解决较复杂的三维问题时,通常要从两个模型中分别截取主切片和副切片以获得计算所需的补充信息。本文介绍的平行系列切片法是从一个模型中截取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切片,通过一次正射、两次斜射,利用三个相邻切片上的资料便可求出各点的六个应力分量(见图1)。平行系列切片法也称一个模型法。和前面的方法相比,它有模型制作量小、切片磨片较容易、切片资料连续、完整且利用率较高等优点。松潘震区三维光  相似文献   
8.
跨断层地形变观测对于寻找强震前兆异常、分析孕震机理、研究区域地球动力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在分析传统短水准、短基线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和主要不足的同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MD数字化跨断层地形变自动观测仪器的应用,以及EDM全自动激光测距、GPS、D-InSAR等几种国际上最新的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文中还从监测能力、观测精度、信息特征等角度,对这几种主要的跨断层地形变观测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Vertical coseismic deformation on non-causative fault caused by remote strong earthquakes(epicentral distance≥1500 km,MS≥7.0)are observed by fault-monitoring instruments of new type during recent two years.The monitor-ing result shows,delay time,maximum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vertical deformation on the non-causative faulthave remarkabl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earthquakes magnitude and epicentral distance.The delay time of verticalcoseismic deformation have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epicentral distance.The velocity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is 5.5 km/s,close to the velocity of surface wave in granite.The logarithms of maximum amplitude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have remarkabl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magnitude.The greater themagnitude and the closer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are,the bigger the maximum amplitude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on non-causative fault will be.Relative to the epicentral distance,the magnitu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theduration of coseismic vertical deformation on the non-causative fault.Stronger earthquake causes longer vibrationduration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The experiential equation of co-seismic deformation faults obtained by thiswork is significant on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