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2.
本文使用1970年以来全球较大地震资料,从时空分布和活动频度图象等资料分析研究了1986年全球及中国内陆的地震活动,预计1987年全球无8级以上地震。并指出我国大华北、东北北部,汾渭河谷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地震活动比1986年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
用sPn震相测定近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近震深度震相sPn与Pn波的到时差测定近震深度,方法以求简捷准确。为此,对我国部分地区台网记录的sPn震相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通过研制的计算sPn走时程序运算,给出华北、山西、华东、西北及四川地区的sPn-Pn走时差对应震源深(h)表和sPn-Pn求震源深度列线图。经过震例检验,该表比较适合本地区的走时特性。为应用sPn震相测准我国部分地区震源深度,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某一地质构造体系或块体单元,在相当长的地质时间尺度内,地震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重复演变的规律性。依据已发生的地震事件,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地震活动性,是地震预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是续前几年此项研究的基础上,使用1970年—1985年中国地震基本台网的报告资料,着重对1985年全球及中国内陆的地震活动,提出基本情况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波震相分析法,对1989年10月18日大同震群进行研究。使用模拟和数字台网资料,对主、余震群进行了多波分析处理。初步探讨了主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用sPn、P_M、S_M 等震相较准确的测定了震源深度及震群深度变化范围;通过震相、波形和振幅比的综合分析,清晰的显示大同-阳高震群具有两种震源类型特征,其中用(M)界面反射波 P_M、S_M 的振幅比,做出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时空域图象更为明显。本文初步研究表明,多波震相分析法,对较准确的测定主余震群的震源深度,推测震源延伸的走向,初步判断震源机制的变化及有可能为单台开展监测预报探索到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脉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地震的前兆,对一些较大地震前地脉动特征的变化作了简要的分析,发现1975年2月4日的海城7.3级地震前数天,近震中的地震台上(△≈20公里),脉动振幅异常减小;初步分析还表明,大震发生前,脉动方向以及脉动各分量相关系数的变化等现象也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