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禄劝地震概况及预报 1985年4月18日在北纬25°51′、东经102°49′云南省禄劝县发生了M_s6.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9km。 震源机制解为: 节面A:走向213°,倾向北西,倾角70°  相似文献   
2.
京津唐试验场是国家地震局重点支持的地震预报试验场。地下水(包括水动态和水化学)的观测研究一直作为试验场内开展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联合国开发署的资助与中美有关专家的指导下,1984年至1985年试验场引进了多项水文地球化学观测仪器,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部分仪器的性能及应用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概述 地下流体(水、气、油、岩浆)是地壳中最活跃的组分,也是唯一能直接将地下深部信息携带至地表的载体。但是地下流体由深部向地表的垂向迁移现象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在地壳大部分地区这种垂向迁移是以极缓慢的速度小规模地进行的。只有在洋脊、火山、温泉、活动性构造带等地壳的薄弱部位,既能保证地下流体获得上涌的强大动力,又能  相似文献   
6.
1985年11月26日至12月24日,在福建汤坑热水区进行了水压致裂试验,观测了地下水化学组分在水压致裂试验中的变化。现将我们观测到的水中SO_4~(2-)、Cl~-、F~-离子的变化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汞量测量监测预报地震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六十年代以来,汞量测量已广泛用于寻找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勘查以及深部构造填图等,其效果已被国内外肯定。 苏联学者В.з.富尔索夫报道了汞蒸气测量在地震活动中的应用,1966—1981年,他们对地震区及其外围的深断裂带作了研究,指出深断裂带上方有汞蒸气的异常浓度,在地震活动频繁的深断裂带上方,汞蒸气浓度最高,汞蒸气浓度随断裂带地震活动的变化而  相似文献   
8.
地震烈度的气体地球化学标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构造动力地球化学理论出发,提出建立地震烈度气体地球化学标度的设想。即通过现场测量和实验方法,建立某些近地表气体释气通量与岩土受迫振动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据此,在震后一定时间内,利用观测震中及外围地区气体地球化学组份浓度的高低,协助判定地震烈度值的大小。文中给出了一些地震现场观测与室内外试验的结果。此外,针对背景值、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索对确定标度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可能的解决途径。同时还讨论了确立这一新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