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腹内疝(IA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的63例行腹部增强扫描IAH患者,其中22例为腹内疝伴绞窄性肠梗阻,41例为腹内疝伴非绞窄性肠梗阻,将不同后处理技术进行组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组;MPR+曲面重组(CPR)组,根据咖啡豆征/假肿瘤征、鸟嘴征、肠系膜漩涡征/缆绳征、同心圆征等征象,对IAH的定位、定性作出判断,分析结果。结果:十二指肠旁疝3例、Winslow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2例、肠粘连束带型腹内疝57例,MPR+MIP组准确率(80.95%),MPR+CPR组准确率(76.19%),两组在IAH类型诊断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漩涡征/缆绳征及同心圆征结果中,MPR+MIP组(58.73%和26.98%)均高于MPR+CPR组(49.21%和12.70%),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对IAH作出诊断,因而可在IAH影像诊断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