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应嘉一—嘉二、嘉三—嘉五两大地质时期。根据岩心和测井解释进一步识别出了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这两个三级层序都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沉积相都经历了由开阔环境向局限环境的转变。因此嘉陵江组含开阔台地和半局限—局限台地两大沉积相,同时可识别出6种亚相及20种微相。四级、五级层序在广大的台地区具有可比性,纵向上滩体位置变化不明显。嘉二1和嘉四1这两个时期处于特殊的海平面升降旋回阶段,台内滩相较发育;嘉一到嘉二期和嘉三、嘉四到嘉五期,经历了由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沉积到局限台地相的膏岩、白云岩沉积两次大的相变,构成两轮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
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识别出了嘉陵江组层序关键界面。以岩性、测井资料、地层叠置结构关系、沉积相序变化为依据,将庙高寺—二里场地区划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5个五级层序。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横向发育稳定,TST时期形成开阔台地相,HST时期形成局限台地相;纵向上,两个三级层序的海侵和高位体系域厚度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要求两区八类建筑需采用减隔震技术,并保证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目前针对减震结构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方法尚未达成共识。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等新编标准针对减震结构提出了系统的基于性能的设计要求。基于一个8层RC框架采用黏滞阻尼器的减震结构案例,按照该标准及其他现行标准的不同要求进行了减震设计,对比了不同设计方案的土建成本及地震响应,并对减震结构的剪力、位移角和构件损伤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进行减震结构设计时,建议按照RISN-TG 046—2023《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术导则》要求控制设防地震下的层间位移角,可按照DGJ 08-9—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程》或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或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控制承载力,为减震结构保持设防地震下正常使用功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研究区嘉陵江组沉积背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陵江组岩性剖面结构的细致分析,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和14个五级层序,认识到高频层序在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类型,建立了研究区嘉陵江组三级层序和高频层序格架。在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分析碳酸盐生长与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关系,以及气候类型对高频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干旱气候背景下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中高频层序与溶蚀孔隙型储层形成的关系模式,并且层序表现出对溶蚀孔隙型储层和膏溶孔洞型储层发育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认为二级构造层序影响着岩溶缝洞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的形成发育。总结出与各级层序相关的暴露期间大气水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和表生期)为研究区嘉陵江组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境外军事基地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是一国境外作战,维护国家利益的最前沿。不同时期境外军事基地的数量、规模等的演变反映了国家的空间战略与成长规律。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至今美国境外军事基地的时空格局演变、组织模式并揭示其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境外军事基地的演变经历了西进太平洋→东拓大西洋→东西双向扩展→全球广泛布局→全面缩减和布局调整共五个主要阶段;基地的布局形成了岛屿型、大陆沿海型、内陆型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基地群协同配合和兵力兵种的配置,美国境外军事基地实现了对全球关键的战略通道的覆盖,对主要国家、重要海域的军事辐射;最后,基于军事、政治、经济多维度分别从国家国土安全、地缘战略演变、外交与大国关系及能源与运输方面揭示了美国境外军事基地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川南嘉陵江组天然气成藏类型及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随茅口组气藏枯竭,嘉陵江组的勘探和研究才再次受到重识.经过近四年多的勘探和重点研究,随麻柳场、同福场、宜宾构造嘉陵江组整装气田的相继发现,统一了嘉陵江组主要为裂缝--孔隙性储层的认识,搞清了进一步突破勘探的关键在于了解其成藏类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这里以嘉陵江组的勘探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如沉积作用、圈闭类型、断层、盖层、烃源等成藏因素,对成藏的影响及对气藏控制作用,并把嘉陵江组气藏划分为不同的成藏类型,指出了在勘探实践中,应以寻找混源气源的岩性背斜复合气藏为首要目标,这是提高勘探成功率并获得大气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