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天文学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们通常认为电离层扩展F只是经常出现于赤道和极光纬度地区,很少出现于中纬和极区。但E.K.Smith曾认为F层严重扩展是电离层远东异常的一个主要特征。后来G.G.Bowman也发现日本电离层扩展F的出现率也是相当高的。在本文,作者分析了中国大陆上9个垂测台站的资料得出中国电离层扩展F有下述的主要特征: 1.出现率的地理分布:扩展F的出现率在南中国是静年大于峰年,但在北中国似乎是峰年大于静年;扩展F的出现率在所有年份中均是夏季大于冬季,而且在夏季是南中国大于北中国在冬季是北中国大于南中国。 2.出现率的日变化:在频高图上,扩展F描迹均出现于晚上,而且下半夜的出现率大于上半夜。 从上述可以看到,南、北中国的扩展F似乎有不同的出现规律。与G.G.Bowman所作的日本电离层扩展F的分析作比较,还可看到中国电离层扩展F的出现率也是相当高的。 3.武昌台站的扩展F往往是在海口台站的扩展F出现0-3小时以后才出现。 4.在武昌的频高图上,经常看到与斜投射描迹交替出现的扩展F。 从上述两点并结合Bowman1984的工作,似乎可以认为南中国的扩展F可能是电离层受扰的结果,而其扰动源可能在赤道地区。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Dobson臭氧光电分光光度计进行低太阳观测时,发现直射光路上总光强比值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发生两个逆转。随着臭氧总量的增大或者波长的減小,逆转点的天顶角变小。作者同时考虑直射太阳光和散射光,定性地解释逆转原因及其随波长、臭氧总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