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1.
南海北部最近37 ka以来天然火与气候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南海北部陆坡 17940站(20°07′N, 117°23′E,水深 1727 m)沉积柱状样的炭屑数量统计,结合有关花粉资料研究了 37 ka以来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站在冰期时炭屑浓度以及炭屑与陆生植物花粉浓度比值都明显超过全新世,说明冰期时天然火发生的强度及频率都较全新世高,而干旱气候是引起天然火的主要原因之一.粗、中粒炭屑浓度在末次冰期时明显增加,可能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出露的大陆架上发生的天然火.冰期时细粒炭屑浓度的峰值几乎均与反映干旱气候的蒿届花粉峰值相对应,而粗粒炭屑的浓度峰值却往往滞后于蒿属峰值,与反映相对冷湿气候的山地针叶树花粉峰值一致.这表明细粒炭屑可能来源于相对干旱条件下大陆上的天然火,由强大的冬季风带入南海;而粗粒炭屑则可能是当气候相对湿润时,由于降水的增加将在干旱阶段出露的大陆架上所积累的炭屑冲刷到研究区并沉积下来.  相似文献   
2.
佛山市南海区勘察设计协会(原南海市勘察设计协会)成立4年了,现有50多个单位和个人会员。当年成立时,由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协会领导职务,在政府主导下开展协会的日常工作,通过协会向会员勘察设计单位传达政府的相关工作指示,协会组织相关活动给予配合。经过2年的实践后,政府主管部门清醒认识到,这样的方式会导致协会的桥梁作用是单向的,而且是从政府导向企业,作为设计单位的平台作用则难以体现。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领导果断地退出了协会。  相似文献   
3.
海螺沟冰川末端前,近2000m冰川退却迹地植被原生演替经历了:裸地-草本地被、柳-沙棘-水冬瓜、水冬瓜、云冷杉-桦-杜鹃及云冷杉五个发展阶段。据树木年轮推测,170年来冰川末端位置变化显著。植被发展过程、冰川退却速度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与冰川退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比,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晏志伟  潘卉  乔玲玲  李逊 《水文》2015,35(1):73-76
介绍了用断面资料推求流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以马良坪站2010年的实测资料为实例应用本方法推求单一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适用条件。通过对推求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当年实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说明了该方法在其适用的条件下能满足无流量资料条件下的水情报汛和水文应急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深海花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物中花粉的研究结果。所研究的17940孔长13.30m,包括最近4万年的沉积物。共鉴定统计103个样品,样品间距10cm,分辨率约为360a,自下而上分为3个花粉带和8个亚带。P1带(13.06~8.70m,约37000~15000aB.P.)以山地针叶树(Picea,Abies,Tsuga)花粉高含量组合与蒿属花粉占优势组合交替出现为特征,指示冷湿及温干频繁交替的气候。根据氧同位素资料该带相当于3期及本次盛冰期。P2带前期(P2-a亚带,8.70~7.23m,约15000~11300aB.P.)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花粉增加指示气候变暖,其中14000aB.P.前后红树林的高峰可能是海平面一度上升的结果;P2带后期P2-b亚带(7.23~660m,约11300~10000aB.p.)高山雨林及山地针叶树花粉增加指示气候变冷。根据氧同位素资料P2-a亚带与Bφlling-Allerφd升温期相当,而P2-b亚带属新仙女木期。P3带(660~0m,10000aB.P.至现在)为全新世,花粉组合以松属花粉占绝对优势,与现代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花粉组合相似,说明近万年以来南海北部气候与现代气候相近。近1400年来芒其孢子突然增加说明人类活动加剧。  相似文献   
6.
南海南部末次冰期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逊  孙湘君 《第四纪研究》1999,19(6):526-535
本文通过分析南海南部17964柱状样的孢粉记录,重建了该地区26000a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南海南部末次盛冰期时高山雨林的范围可能是现在的2~3倍,表明气温明显下降;从末次盛冰期到冰消期,巽他陆架一直为热带低地雨林及红树林占据,表明在此期间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存在着千年级的准周期波动。这种波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中期。本地区在2000aB.P.以来芒萁孢子大量增加,一些高山雨林的成分重新出现,可能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低地植被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7.
南海现代花粉传播动力与途径在南北海域的差异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根据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所含孢子花粉数量分布格局阐明孢粉的来源.传播动力及途径,并发现南北海域存在的巨大差异.北部海域以飞翔能力强的松属花粉及飘浮能力强的蕨类孢子占优势.花粉数量的最高浓度出现在台湾海峡及巴士海峡入口处,向西南方向递减,分布格局与冬季的东北风及由它所驱动的洋流方向一致,可见冬季风及洋流为花粉传播的主要动力 花粉源区可能相当广阔,不仅包括北部海域毗临的大陆及岛屿,可能还包括东部沿海地区.另一类个体小,密度大的花粉类型,如栎属及大多数热带亚热带植物花粉,它们的数量由沿岸向深海逐渐下降,表明河流及沿岸流可能为花粉传播的主要动力.南部海域几乎所有花粉类型均由沿岸向深海递减,说明河流及沿岸流为花粉传播主要动力.花粉主要来源于南部岛屿,如加里曼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