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9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5月31日在四川省仁寿县与双流县交界地区发生一次ML4.6地震,震中烈度Ⅵ度。宏观震中大致在仁寿县高家镇以西一带,地震使部分民房遭到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5万元。  相似文献   
2.
则木河断裂带是四川西南地区著名的活断裂带之一。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有关地震文献多记载西昌附近的情况,而有关彝族聚居的普格地区的地震记载几乎是空白,给人以该地区未发生过大地震,是烈度较低地区的假象。我们近几年在则木河地区开展1/10万地震地质填图中,在距普格南东约9公里的底古—松新间首次发现大量的地震基岩裂缝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调查和工程揭露中,往往发现一些古地震遗迹和文化层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这一关系,对确定地震频繁、文化落后地区无史料记载的历史地震的时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对各文化层中的文物进行考古鉴定,弄清各文化层形成时间的基础上;观  相似文献   
4.
则木河活动断裂带大震重复间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平山 《四川地震》2000,(1):102-118
通过对则木河活动断裂带上古地震的研究,讨论该断裂带的大震重复间隔问题,经分析后认为其大震间隔时间为1000年~3000年。  相似文献   
5.
从川滇块体东缘的地质构造应力场、地震形变带所反映的构造应力场,震源机制解所确定的应力场、地壳应力解除及地壳应力测量所反映的应力场等方面的资料,对块体东缘地壳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是川滇块体东缘地壳动力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6.
主要讨论了第四纪以来则木河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同时也对该断裂带上基岩裸露区断层新活动的标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则木河活动断裂进行了细致研究 ,并对其进行了分段和描述 ,根据它们的不同排列方式 ,分析了其各自的阶区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成都市境内地震现场震害调查,给出了此次地震在成都市的震害特征与极震区的烈度分布特点,为成都市震后灾区恢复重建提供参考;同时给出了成都市境内一些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甘孜六级地震宏观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6月16日7时24分在甘孜县境西北的下扎科一带发生了6.0级地震。对于该区地震形势,除有关单位外,地震地质队曾分别于74年(鲜水河组)、79年(二分队)作了中长期估计,81年底(一分队)又作了中期估计。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和省、州地震局等单位震前都作了不同程度的短期估计;甘孜县地震办公室于6月3日、5日两次向县政府报告了震情,并及时部署了防震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讨论了则木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古地震事件及大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则木河断裂主要以左旋水平走滑活动为主,其平均滑动速率为7毫米/年。据对所揭露的10多条探槽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最早的一次古地震事件可能是发生在晚更新世末期,从这一时期至今全断裂带共发生过八次7级以上的古地震事件。全新世中期以后,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为900年—12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