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引言说起“地震预报研究” ,目前一般来说还仅仅局限于竭尽全力“捕捉与大地震发生密切相关的前兆现象”的状况。可是 ,大地震发生频度很低 ,仅靠收集前兆现象的事例来推进地震预报研究是相当困难的。例如 ,你把地震前出现的某种“前兆现象”统计并验证为 95%的可能性与地震有关。乍一看可信度的确非常高 ,可换一种说法则常常会意味着相关的可能性只有 5%了。即使对这 5%的危险率也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地震不计其数 ,而 5%不过是某一“时空”常常发生的某种现象。对于这种争论仅靠统计论来解决是…  相似文献   
2.
3 粗糙面模型再思考将粗糙这一概念引入地震学的是Lay和金森 (1 980 ,1 981 ) ,他们将破坏强度高的地区称为粗糙面 ,并解释 :地震时力矩释放量大的地方就是因破坏而产生的粗糙面。这就是“粗糙面模型”的思考方法。粗糙一词一般意指物体表面的凹凸和损伤 ,但在摩擦研究领域则将面与面接触时实际接触的突出部分称为粗糙面 (肖尔茨 ,1 993)。由此 ,在地震学中用来表示断层面中突出的部分理应是正确的使用方法。然而 ,一旦有突起 ,就会预测破坏强度大 ,如果破坏强度大就期待地震时单位面积力矩的释放量也大。因此 ,粗糙一词有以下 3种有着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