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兴的农业形式,城市农业本质上是一项以食物生产为直接目的的城市生态工程,有望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据此,文章首先从历史视角回顾了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历程,进而基于文献证据,论述了城市农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上的潜在效益,并以特拉维夫市的绿色城市项目为例,对城市农业多功能效益的具体表现予以鉴析。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尚存在诸多技术缺口,为了应对城市化时代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缩小城市农业发展上的国内外差距,中国应在建立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提升规划设计与实施水平、促进城市农业装备研发应用和加强多学科技术集成方面及早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青岛市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概况、动态范围以及对崂山震群的监测,说明台网的监测能力达到或超过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Food security is the primary prerequisite for achieving other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Given that the MDG of“halving the proportion of hungers by 2015”was not realized as scheduled,it will be more pressing and challenging to reach the goal of zero hunger by 2030.So there is high urgency to find the pattern and mechanism of global food secu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atabase by using a multi-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radar map area model,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level for 172 countries from 2000 to 2014 were assessed;and the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depict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food security;then,multi-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od security patterns.The results show:1)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pattern can be summarized as“high-high aggregation,low-low aggregation”.The most secure countr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Europe,North America,Oceania and parts of East Asia.The least secure countr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b-Saharan Africa,South Asia and West Asia,and parts of Southeast Asia.2)Europe and sub-Saharan Africa are hot and cold spots of 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pattern respectively,while in non-aggregation areas,Haiti,North Korea,Tajikistan and Afghanistan have long-historical food insecurity problems.3)The pattern of global food security is generally stable,but the internal fluctuations in the extremely insecur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The countries with the highest food insecurity are also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fluctuated levels of food security.4)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per capita GDP,proportion of people accessible to clean water,political stability and non-violence levels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lobal food security pattern.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atus of global food security has improved since the year 2000,yet there are still many challenges such as unstable global food security and acute regional food security issues.It will 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from a single factor,especially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The abnormal performance of the above factors indicates that appropriate natural conditions alone do not absolutely guarantee food security,while the level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e purchasing power of residents,regional accessibility,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bility have more direct influence.  相似文献   
4.
The Bering Sea is an area of high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with large populations of sea-birds, demersal and pelagic fishes, so it seemed desirable to assess the bioaccumul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the ...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滨海核设施和核技术利用项目的大力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以保障和应对我国海洋放射性环境安全与风险.本文分别对当前海洋放射性样品采集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规范体系、海洋放射性监测分析方法体系、海洋放射性质量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梳理,提出海洋放射性监测技术体系的发...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我国滨海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海洋核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本研究通过调研国内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有关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法规标准,并在借鉴日本政府在福岛核事故期间所开展的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将我国海洋核应急监测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探讨制定相应的海洋核应急监测方案,以便为核应急期间开展海洋放射性应急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6年在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采集了表层沉积物,用高纯锗γ能谱仪测量了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沉积物中40K、210Pb、226Ra、228Th、228Ra、238U和137Cs比活度分别为354±125、89.2±41.2、32.40±9.38、49.2±14.7、42.8±12.6、48.3±20.2和0.74±0.33 Bq/kg.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沉积物238U、232Th、226Ra含量水平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水平接近,40K、137Cs含量低于我国其他近岸海域的含量.由沉积物放射性核素活度计算的平均γ辐射吸收剂量(D)和平均年有效剂量当量(AEDE)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镭当量比活度(Raeq)远低于UNSCEAR建议的最低限值.  相似文献   
8.
2000—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整体目标的基础,由于“至2015年使饥饿人口比例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并未如期实现,使得2030年零饥饿目标的实现面临更大挑战。鉴于此,亟需从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时空演化中寻找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内在原因。在建立粮食安全评价因子数据集和粮食安全影响因素数据集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评价2000—2014年172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进而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空间模式与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粮食安全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全球粮食安全格局呈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水平“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空间模式,其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除东欧以外的欧洲区域、北美洲、大洋洲和东亚部分国家,低值区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西亚地区、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② 在99%的置信水平上,欧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是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热点和冷点,在非集聚区,海地和朝鲜等国存在长期粮食不安全问题;③ 全球粮食安全格局总体稳定,但极不安全和不安全组的内部变化明显,粮食安全水平波动最大的国家也是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④ 年平均气温、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获得洁净用水的人口占比、政治稳定与无暴力程度是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2013年出现趋势性逆转。受气候变化、居民购买力、健康卫生水平和政治经济稳定性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始终波动不稳,局部区域目前仍面临突出的粮食安全问题。为此,建议制定基于粮食供给、食物获取、食物利用和政治稳定性四大支柱的粮食安全战略,并通过全球乡村振兴策略来推动粮食安全建设,同时逐步引入城市农业等多元化生产方式,使高度城市化区域建立起更富弹性的食物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愿景下的文化与空间有机融合的地理途径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建明  林静 《地理研究》2016,35(11):2001-2014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竞争力日益依赖于以科技为支撑的硬实力、以人才为源泉的智创力和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以及能吸引并承载这些关键要素的多尺度创新空间。这些空间既包括有利于产生和激发创新的地方或场所,又包括叠加交织在这些场所中能促发各种思想交流碰撞、各类社会关系构建的文化氛围和生态系统。因此,如何使文化作为一个关键要素根植于空间,进而打造出具有文化品位且能生产新文化的地方,正逐渐成为亟须研究的核心议题和学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首先基于对中国新愿景的解读和文化本质的辨析,呼唤中国迫切需要形成一种与其大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新文化;之后,基于历史发展透视论述了如何通过文化根植打造新地方,以提升城市和国家的竞争力;最后,本文强调了地理学人应高度关注有关文化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新研究命题,以在这个以人本化为导向,追求舒适宜人性、城市性、流动性、通达性、人文性和安全性的时代,进一步优化创新空间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回应这一召唤,地理学需要扩展其研究视角,在继续关注宏观区域分析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微观空间/地方打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崩错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构造上处于北冈底斯东段,岩体侵位的最新地层为中—晚侏罗世拉贡塘组。其中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6.7±1.2 Ma,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期。岩石具高SiO_2、富Al_2O_3和K_2O,贫TiO_2、MgO、CaO特征,A/CNK=0.94~1.91(平均1.16),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过铝质岩石。(La/Yb)_N为1.22~9.62,δEu=0.04~0.38,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轻稀土轻度富集的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及高场强元素Rb、K、Th、Ta、Ce相对富集,Nb相对亏损,Ba、Sr、P、Ti强烈亏损,显示具同碰撞型花岗岩特征,成岩岩浆源自地壳。结合最新资料及本文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崩错地区似斑状正长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冈底斯带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构造背景,是碰撞过程中下地壳增厚并部分发生熔融的产物,同时也表明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结束的时间应早于116 Ma。结合本区域年龄成果,在崩错地区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并开始发生冈底斯带与羌塘地块陆—陆碰撞的时间为120 M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