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00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气电场观测研究在近场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郝建国  柳松 《中国地震》1990,6(3):87-91
本文简述了在华北地区开展的近地表大气电场异常与近场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情况,并通过对北京附近发生的两个4级地震前所记录到的大气电场异常现象的分析研究,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指出了继续深入地开展大气电场与地震关系的观测研究,有可能为近场地震的短临预报提供出一种较为可信的预报标志。  相似文献   
2.
8 检验     
为获得有用的地震预测标志,对已获得的前兆信息进行多方面的检验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将对震前大气电场异常信息进行较严格和全面检验和评估.  相似文献   
3.
人们认识自然总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只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4.
1.1 地震灾害 地球上每年要发生上百万次地震,人们可感觉到3级以上的地震就有5万多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5级以上具有破坏性的地震上千次,其中破坏性极大的7级以上地震就有20次之多.这些地震大部分发生在海上,虽然每年发生在大陆上的地震仅占全球地震总数的15%,但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却占全球地震造成损失的85%.  相似文献   
5.
准静电场异常与地震--一种可靠短临地震前兆信息探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编者按本专辑通过对白家疃及部分华北地区大气电场观测网点资料与近场地震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一种可靠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的探索研究过程及初步结果,全文共分为10个专题.首先简要介绍了地震灾害、地震测量和地震烈度.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有关地震预测研究的看法和争论.并阐述了作者的认识和看法:经验性的统计预测不应成为地震预测研究的主流和方向,确定性地震预测研究才是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范畴的分析,并立足于校园精神文化展开讨论,试图明确校园文化的目的,并提出几个关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思考。1 校园文化范畴论由于文化的概念分为物质、制度、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层次,因此,校园文化也存在着这几个方面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地震预测研究争论"的组织者Ian Main将地震预测定义分为4类,一是与时间无关的地震危险性;二是与时间有关的地震危险性;三是指在某种前兆信息观测的基础上,对临震的一些特征(如震级、地点、时间)进行预测,这种预测仍应是概率性的,不可能准确、可靠地给出未来地震的准确地点、时间及震级;四是可靠地预先知道地震发生的地点(经纬度和深度)、震级和时间,所有这些参数的预测误差都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当然仍应高于随机水平),使得疏散和撤离能够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8.
2.1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中的电异常现象 2.1.1地电场及震前地电场异常.地球表面存在着天然的变化电场和稳定电场,天然变化电场的大部分是由地球外部各种电流系在地球内部感应产生的,分布于整个地表的广大地区,一般具有较小的梯度;另外还有一小部分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某些地球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区域,一般也具有较小的梯度变化,但有时可能引起较大的电位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3.1地震前兆 虽然有关地震能否预报的争论现阶段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但否定地震前兆的存在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正如Peter Medawar爵士所忠告的那样:"若宣称某件从原理上是可能的事(即并不蔑视某确知的科学定律)永远不发生,或永远不会发生,则再没有哪种预言比这样的预言更错误、更离奇的歪曲事实了."  相似文献   
10.
4.1静电 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和电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把我们的社会称为电的世界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在这个以电为标志的时代,许多人虽然知道不少电的知识,却常常忽略了一种最普遍、最大量也是最基本的电现象--静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