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解决煤储层物性的预测方法问题,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了煤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和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技术展望.研究表明,孔隙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层埋深、压实作用、变质程度和显微组分等,孔隙度预测方法主要有双侧向迭代法、阿尔奇公式裂缝孔隙度估算法、双侧向数值模拟法、相关分析方法及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渗透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煤层埋深、储层压力、煤的变质程度、煤体结构、煤岩组分、应力状态、基质收缩作用和裂隙系统发育程度等,渗透性预测方法主要有F-S计算方法、基于达西定律的计算方法、相关分析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其他方法.本文认为遵循“地质约束测井、岩心刻度测井”的原则,加强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和物性影响因素分析是基础;常规测井信息与测井新技术信息结合,“多尺度信息融合”建立煤岩孔隙度和渗透率解释新模型,充分发挥多种非线性数学方法的优势构建煤岩物性非线性数学预测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甘陕古河中段侏罗系延10油藏初产产能预测模型,服务于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本文基于研究区的地质资料、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动态生产资料等,开展了四个井区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储层特征分析、延101油层初产产能宏观与微观敏感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宏观及微观敏感因素,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实现了多井区初产产量分区预测.研究表明,延101油层为本区主力油层,虽然分布在不同古地貌上背景上的延10油藏地层厚度稳定,但是不同类型古地貌背景上的油藏渗透率差异较大;微构造、有效厚度等宏观因素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关系最好,微观因素中的含油饱和度与四个井区的初产产量相关性好于孔隙度、渗透率;基于不同井区宏观、微观敏感因素建立的初产产量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于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