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课题调查研究,解析历史地震记载和小南海地震遗址的现存形迹,梳理前人的认识,推算重力崩塌的势能及其相当的地震震级,探讨几种可能的地震地质灾害成因,同时也提出其他可能的诱发因素,认为小南海地震地质灾害可能是多次构造地震叠加的结果,也可能是纯粹的山体自然坍塌形成的塌陷型地震,而彻底揭开小南海地震地质灾害谜团还需人类科研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更广泛学科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统计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为NE向。通过对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分布、震源机制解的统计特征分析,指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与活动断裂的走向、震源机制解的一个节面走向基本保持一致,三者之间可相互印证。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可快速建立等震线模型,从而确定灾区面积。  相似文献   
3.
选取重庆及邻区作为研究区域,将典型历史地震震例的等震线图数字化,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基于烈度衰减关系的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基于等震线长短轴半径的“王景来”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和基于面积的烈度分布评估模型.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上述三种模型的适用性.震后烈度分布评估模型对于震后灾害损失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前人在不同时期跨越华蓥山断裂带的物探工作,重点阐述了2009年重庆市都市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所投入的两条人工地震探测剖面合川—长寿剖面和荣昌剖面的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作者参与的重庆地区中强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整理了重庆地区地震灾害损失情况,拟合了重庆地区震害经验回归曲线,包含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关系、震级与受灾面积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死亡人数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受伤人数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倒塌房屋数量关系、震级(震中烈度)与直接经济损失关系,详细分析了重庆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灾害特点、人员伤亡情况、建筑受损情况等。实际发生地震时,可以结合重庆地区震害经验回归曲线和社服系统软件计算得到的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考虑。重庆地区以北东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导,断裂分为基底断裂、基底断裂相关联的地表断裂和发育在背斜核部的盖层断裂,重庆地区地震绝大部分受这三类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峡重庆库区2008-2012年GPS观测资料,利用块体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首次获取了该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及应变场特征.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主应变以压应变为主,方向近似为北西向;最大剪应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该地区的华蓥山断裂与金佛山断裂,量值均达到1.4×10-8;区域主压应力方向与大范围构造应力场基本一致,但方位角在华蓥山断裂与金佛山断裂两侧具有明显偏转的特征,反映出上述地区是三峡重庆区内的地壳构造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庆台网建设的时间阶段性,在对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时段的G-R关系和震级分布特征,并运用z检验方法对不同时段地震目录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估了重庆地区1970年以来不同时段的地震目录完整性,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地震目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查阅历史文献地震记载的基础上,梳理了黔江地区的历史地震事件。在地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黔江断裂带的活动证据,通过对黔江历史地震与黔江断裂带活动性的综合分析,认为黔江地区是四川盆地东部中强地震能量释放的特殊部位,黔江断裂带是这一区域最重要的活动断裂带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年代学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对长岭-半边山断裂带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在探讨川东地区发震构造条件的基础上,笔者结合长岭-半边山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和年代学特征,认为该断裂具有发生最大潜在地震为5.0~6.0级的发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