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3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1研究背景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自65 Ma前碰撞以来,形成了青藏高原南部世界上最高海拔的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丁林等,2017)。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简称东构造结)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变化最剧烈、构造最复杂的地区,近东西向的欧亚大陆边缘在此发生了90°的顺时针偏转(宋键等,2011)。  相似文献   
2.
<正>1研究背景古登堡—里克特定律(log N=a-bM)揭示了震级和累积地震次数之间的关系,即地震发生频次的对数随地震震级数呈线性变化。矩震级比例定律解释了地震矩和地震释放的能量之间的关系(Kanamori,1983)。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喜马拉雅隆升是新生代重要的造山和气候变化事件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影响,是目前最活跃的碰撞造山带。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最早发生于距今65—63 Ma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TSZ)中部,随后印度板块沿主边界逆冲断层(MBT)继续向欧亚大陆俯冲。前人利用氢氧同位素发现喜马拉雅山在晚中新世达到现今海拔(Gébelin et al,2013;Saylor et al,2009)。Ding等(2017)利用古植物叶相来估计热焓值,对藏南地区柳曲及恰布林进行古高度重建,确定喜马拉雅山脉隆升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