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华北平原农田水热通量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夏玉米生长期间净辐射(Rn)、水汽通量(LE)、感热通量(Hs)和土壤热通量(G)进行了观测,并应用农田生态系统模型RZ-SHAW对水热过程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水汽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Rn大部分用于玉米潜热的消耗,水汽通量与净辐射的比值(LE/Rn)随生长阶段呈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约60%左右,但比用RZ-SHAW模型模拟的结果略低;RZ-SHAW模型模拟得到的夏玉米日蒸散量与实测值的变化比较符合;逐时水汽通量与相应时段内涡度相关实测值一致性指数(IA)均在0.75以上,均方差(RMSE)在1.0W·m?2以下.LE日变化呈倒“V”型,Hs呈倒“U”型并偏向午前,二者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Hs出现在11︰30左右,LE出现在13︰00左右,比Hs推迟一小时左右.CO2通量日变化呈不对称“V”型,峰值出现时间在11︰30左右.夏玉米4个生育期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Fc+Rs)/LE在日出以后,随着光强的增强,水分利用效率迅速升高,至10时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其最大水分利用效率为24.3g·kg?1,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0.3g·kg?1.  相似文献   
2.
在稻鸭共作系统中,鸭子在田间的觅食活动对稻田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可能产生的影响已引起了较多关注。本研究通过设置稻鸭共作(RD)、常规稻作(CC)和对照(cK)3-ff处理的小区试验来研究稻鸭共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和常规稻作处理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比空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稻鸭共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均高于常规稻作区;在晚稻生长的分蘖期和孕穗期,稻鸭共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数、丰富度指数(R)、D、和H’均高于常规稻作区。稻鸭共作有利于维持稻田系统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施用化学农药和肥料所引起的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相比,稻鸭共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影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