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苏宿迁发现古地震遗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瑞征  丁政 《地震地质》1990,12(4):378-379
1987年秋,作者在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宿迁县井头乡元庄至塘湖农机站一带的砂坑中,发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地震剖面。该剖面中保存着中更新世后期至晚更新世初期地震活动遗迹,是上新世宿迁组和更新世沉积层中的永久变形和位移。由于本区历史上无大震记载,因此,上述古地震遗迹的发现,对本区地震区划、小区划及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潜在震源的判定和最高震级的确定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后,8、9、10三个月中,江苏苏北地区出现293起火球、地光、冒气、冒水等宏观现象,沿长江一带尤为集中(图1)。这种现象引起群众关注,很多人把它看作临震前兆。我们调查了泰兴、如皋、江都等县21起较为典型的火球、地光、冒气、冒水等现象。认为,发光现象由两种类型发光体造成:一是固体发光,占38%;二是气体发光,占62%。  相似文献   
3.
左国朝  谢瑞征 《地质论评》1965,23(6):514-515
作者于1964年夏,由隆迴县、六都寨附近的汉江边至白丘,秋田铺至马家庄剖面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江苏及邻区第四纪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苏浙皖沪地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判定标志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区内中强地震震例、地震构造背景、地壳深部构造、居里等温面埋深变化及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区内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判别的主要标志,重点讨论了区内中强地震与中地壳层内的深变质岩系和居里等温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