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天文学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日球层电流片的存在已被普遍接受。关于行星际日球层电流片的构形及其成因,即它是日冕高度上日球层电流片在行星际空间的简单延伸还是行星际动力学演化的结果,目前看法尚不一致.本文首先分析日球层电流片的瞬时形态(一个太阳自转周这样的时间尺度上)和平均形态(大于半年这样的时间尺度上),然后提出一个日球层磁合成模式,尝试解释瞬时和平均构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了冕洞与中纬(北京)和赤道(Dst)地磁暴之间的关联。结果确认,所谓M区只是赤道面积较大的一类冕洞;就本文分析的两个冕洞而言,地磁暴开始时刻相对冕洞过中径的时延同冕洞赤道面积呈反变关系。其次考察了冕洞存在时,146MHz扇束干涉仪的中天观测特征。一般地说,随着冕洞伴同太阳转动,观测记录显示一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冕洞中辐射流量减弱;中央条流量的迭加周期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冕洞的这种效应。最后探讨了用米波射电和黑子的观测资料证认冕洞过中径的可能性,并尝试用重现型地磁暴资料估算太阳风高速流的速率和冕洞的平均面积。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述当前在太阳坐标系中分析太阳风观测,研究太阳风三维结构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风参量太阳磁纬变化的概念,即在新的太阳磁坐标系中组织太阳风观测资料,分析太阳风参量相对于行星际电流片(而不是相对于太阳赤道)的空间分布。我们已做的1974年飞船观测资料分析和1976年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存在着一个一致的合理的太阳风流速太阳磁纬变化规律。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太阳风参量随太阳磁纬变化的背景太阳风模式。这模式不同于以前的各种无结构背景风模式(低速、平均、高速等)。文章最后讨论了这一背景结构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4.
对1970-1980年1AU附近太阳风的观测资料所进行的分析表明,60%的冕旒相关流和40%的CME相关云的流速都不大于350km/s;80%的流速不大于350km/s的低速风起源于冕旒,且除冕旒和CMEs外,看来还存在别的低速风日冕源区.有关冷风的分析表明,近80%的冷风的流速不大于350km/s,80%的冷风起源于冕旒;也有一小部分冷风既非起源于冕旒,也不起源于CMEs.低速风的11年变化显示,在太阳活动各位相,冕旒总是低速风的主要日冕源区.但是,极大位相时的冕旒宽度很可能大于极小和下降位相.  相似文献   
5.
1976年的太阳风流速行星际闪烁测量显示了一个期待的风速空间变化趋势,即在高的太阳纬度上或在大的角距离(相对于由日冕观测导出的行星际电流片)上出现高的太阳风速。仔细考察电流片偏离太阳赤道地区的风速变化,发现太阳风速相对于太阳赤道的空间分布并不对称,极小风速出现在行星际电流片附近。在1976年,平均风速u随离电流片的角距离λ变化为 u(λ)=800sio~2λ 350(公里/秒),|λ|≤35° u(λ)=600(公里/秒),|λ|>35°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斜入射波矢与背景磁场和激波法线共面时,一维小幅度Alfvèn波干扰下,慢激波的稳定性问题;论证了Alfvèn波在慢激波上的射线反射和折射规律;并就日冕慢激波情形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除非上游法向流速接近上游法向Alfvèn波波速,在上述斜入射的Alfvèn波干扰下,慢激波总是稳定的。日冕慢激波是这种稳定性的一个例子;日冕慢激波的存在,能使起源于日冕向行星际空间传播(不管它起源于日冕慢激波之内或外)的Alfvèn波的法向能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指出经典粘性理论应适用于扇形边界低速风,接着论证了常用太阳风粘性数学表式的不正确性,导出了螺旋磁场中径向球对称强磁化等离子体流动的各种经典粘性表式,并证明了这些公式的合理性;最后讨论了常用太阳风经典粘性表式出错原因,估计了具有正确粘性公式的扇形边界低速太阳风粘性模式应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