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北板内深部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北板块的形成经历了早前寒武纪、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构造发展期,由于华北板块自身运动及所受应力场的作用,加之上地幔岩石圈的不均一性等因素,在中、新生代形成许多特殊的板内构造块。综合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成果,对华北板内深部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深部构造角度划分出6个金及金金属成矿带、4个金刚石成矿带,并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及地热资源与新生事大陆裂谷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叙述了1967年至2002年间国内有关研究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的进展情况。综合叙述了有关这次地震的地震参数、地震破坏、地震断层、地震形变遗迹、地震发生的新构造与深部构造等。  相似文献   
3.
山西交城断裂为太原盆地西界的主控边界断裂,断裂带附近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地震.野外调查发现,沿交城断裂发现多处地裂缝.在交城县城北侧的坡底村-田家山村西一带地裂缝断续出露,裂缝与基岩隆起区与盆地倾斜平原的分界线的距离大约为200 m.  相似文献   
4.
利用立交模式的原理,对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进行了回顾性检验,并对山西地震带具有立交成因的强震危险地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原盆地南端、大同盆地南端和北端、忻定盆地中段是可能孕育大震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为达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及为科研和管理部门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的目的,提出了建立山西省地震档案文献信息系统的设想。叙述了建立山西地震档案文献信息系统的思路、方法步骤、收录范围、分类方法、著录细则以及检索系统的功能等,指出该系统服务于山西防震减灾事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大中城镇震害预测计算软件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中型城镇震害预测计算软件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软件的主要功能及文件类型,讨论了软件的特点和应用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西交城断裂带西张探槽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西张探槽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北10km,沿交城断裂带北段NNW方向高4.6m的低陡坎前缘开挖。探槽长108m,宽8m,深10m,揭露18层地层。探槽上部地层为亚砂土,探槽内断层下降盘的上部地层为一套砾石层,下部地层为一套褐色垆土与亚砂土互层,断层的上升盘地层以亚砂土为主夹砾石层。探槽揭露出3条断面,断面的上断点距地表1.5m,断错的最新地层距今(3.74±0.06)ka。探槽揭示出断面、地层断错、崩积楔、地层倾斜等现象。由探槽揭露出的地层与断层的关系可知早全新世以来交城断裂带曾发生3次断层活动事件,其时间分别为距今(3.74±0.06)~(3.06±0.26)ka、(8.35±0.09)~(3.74±0.06)ka与(10.66±0.85)~(8.35±0.09)ka,具有2.6~3.6ka的强震重复间隔;3次同事件最小垂直位移分别为3.0m、2.5m及3.2m。西张探槽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历史上未有强震记载的晋中盆地几千年前有过多次强震活动。西张探槽获得的交城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活动的依据,对评价太原市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山西峨嵋台地万荣城区一带的挤压型地裂,发现其呈北西-南东的条带状,1985年发生,至今仍在发展。地裂带上墙砖、水泥地砖拱曲翘起,水泥地面条带状拱曲,土体发育呈波浪条带状垅岗;墙体开裂,墙体裂缝中间宽上下两头细,地裂带上X型破裂发育。分析了万荣城区一带地裂的特征,讨论了万荣挤压型地裂的力学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9.
董斌  王跃杰 《山西地震》2007,(3):25-26,44
采用经验统计法对山西省运城市的4座主要桥梁进行了震害预测计算,给出了4座桥梁的震害预测结果。认为,4座桥梁的破坏程度不同主要是由于桥主跨长度、桥墩高度、支座形式不同及在计算中采用的系数不同引起的,运城市桥梁的破坏程度较低,在遭遇Ⅷ度地震破坏时,中等以上破坏程度的桥梁占25%。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7日临汾中心地震台龙祠短水准测线Bm3点出现巨幅形变,其日沉降量达10 mm以上.为了查明形变点产生巨幅形变的原因,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承担了Bm3点为中心场地地震地质勘察工作,运用二维高密度电法及三维高密度电法对隐伏断裂进行勘察,并对附近的地质环境和巨幅形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地震预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