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4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行星运行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近百年历次大震是在行星20,59,237年会合及合成与月回归下降时段内发震的.文内把近百年强震与当年天文年历及各大行星运行数据绘制地心距视赤经天象图,及5大行星黄经位置天象图,经过验证得出结论.供长期地震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统计确定相对地应力测量观测值动态基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应力参数的测算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尝试研究了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统计确定观测值动态基线带等方法,计算了华北地区安丘等相对地应力测量点多年来附加应力参数的变化值及其测量精度,通过分析对比,初步研究了该区应力站测量附加应力参数真实变化和应力异常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地球自转长期减慢岩盐、石膏、硬石膏等蒸发岩,只能在高温干燥、蒸发旺盛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古代的蒸发岩现今各纬度都有,但主要分布在北纬30—60°之间,各地质时代蒸发岩在现在纬度与古纬度的分布明显不同。如图1,下古生代蒸发岩在赤道附近20°内,到了中生代第三纪,蒸发岩往北移动。蒸发岩的现在  相似文献   
5.
尼诺与地震     
一、尼诺的发生对太平洋西岸及我国的影响 1.尼诺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亚洲沿岸的水面比太平面东部靠近南美洲的水面要略高一些也暖和一些。但是每隔几年,太平洋的这种正常“倾斜”就要倒转一次。在发生这种现象的一年之后,太平洋水面东西边缘竟会发生高达1米的“倾斜”变化。这种变化产生的巨大影响打乱了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季风与湍流运动规律,使在正常情况下降雨区发生严重干旱,干燥区则连续下起滂沱大雨,,这就是所谓的“尼诺”现象。 2.海平面的变化 我国濒临太平洋,不仅海域辽阔而且海岸线长,为探索震前海平面异常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场所。近几年国内外不少人在研究海平面变化与地震的关系,我国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