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文章记述了甘肃临夏盆地晚新近纪林氏山西犀(Shansirhinus ringstroemi)3件未成年个体的头骨发育特征,主要表现在:顶嵴至迟在幼年个体出现,此时两侧顶嵴远远分开,其间的骨表面隆突;3件未成年头骨的项嵴后缘均是平直的;鼓后突与关节后突的接触出现于初生期;头骨顶面在鼻骨后缘向前延伸由初生期的逐渐变窄到幼年个体的迅速收缩,此时头骨顶面最宽处位于两侧眶上结节之间;在钩突后方,鼻后孔侧壁的后缘向后上方延伸,幼年个体时倾斜角度已接近成年状态.与维氏大唇犀(Chilotherium wimani)头骨的个体发育相比,两者在颊齿萌出顺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幼年头骨在顶骨与枕骨鳞部骨缝的愈合时间上较S.ringstroemi晚.Shansirhinus头骨形态方面区别于其他无角犀族类群的分类特征不晚于DP4开始磨蚀且M1刚露出齿槽时出现.新的头骨材料表明Shansirhinus可能在晚中新世早期起源于甘肃临夏盆地.Shansirhinus上颊齿发育釉质褶皱,下颊齿发育方形轮廓的下三角座,具有一定的加工硬草的能力,生活在晚新近纪时期的开阔草原上,是无角犀族已知唯一延续到上新世的类群.  相似文献   
2.
将一种晚中新世小型猪科动物弓颌猪的头骨及下颌特征与现生猪科及西猯科材料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形态功能分析.尽管相对窄的枕部以及相对短的头骨制约了头骨的摆动幅度,但发育吻骨和相对较强的吻部肌肉仍然使得弓颌猪具有很可观的拱掘能力.显著宽的前颧弓板以及强壮的犬齿弧形围龛在拱掘时对头骨及犬齿起保护作用.强烈会聚的顶嵴和强壮的面嵴表明弓颌猪发育强壮的咀嚼肌,这使得其可以迅速闭合口部,并使得下颌纵向及侧向的运动能力都很强.弓颌猪的头-颌关节形态及其相对较高的位置表明在咀嚼时既有压碎作用又有研磨作用.弓颌猪的颊齿冠面特征简单,表明其食物可能较现生猪科的食物柔软.推测弓颌猪的饮食结构可能介于森林型和开阔环境的现生猪科动物之间,生境可能为相对潮湿的森林边缘或靠近开阔的温带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