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郝小翠  张强  杨泽粟  黄菁 《冰川冻土》2017,39(5):1057-1064
目前通用的通量观测技术涡动相关仪(EC)在区域陆面模式验证中存在能量不闭合和空间代表性有限的问题,寻求改进EC观测热通量的新技术是提高陆面模式验证效果的关键环节,大孔径闪烁仪(LAS)的出现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基于黄土高原定西站2010年1月和6月的同步综合观测资料以及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陆面过程模式CLM的模拟数据,分析研究了LAS对EC观测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的改进以及LAS对EC在区域陆面模式验证中的提高,结果表明:LAS可有效解决EC观测存在的地表能量不平衡问题,提高EC的地表能量闭合度,在非均匀下垫面LAS观测优势突出;利用LAS观测的感热通量进行区域陆面模式的验证,能够很大程度地避免EC能量不闭合和空间尺度不匹配在验证中造成的偏差,LAS观测更适合于大尺度模拟的验证,验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地图符号系统,提出了线状符号的附属属性设置实现,并采用了程序符号的思想实现一些相对特殊的如沙丘、河流、沼泽等地图符号,成功地对国家标准系列地形图图式进行了设计,实现了各种比例尺下的地图符号的绘制,完成了在Visual C 平台上所研制的地图符号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的仪器精度和观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菁  张强  李宏宇 《冰川冻土》2012,34(2):357-366
利用"黄土高原陆面过程观测试验"2009年定西站的平行对比观测资料,分析了微气象观测仪器的精度和观测误差.结果显示:在大多数情况下,A301P型风杯风速计和HMP45D型温湿传感器对风温湿的观测偏差分别不超过±0.10m.s-1、±0.16℃和±1.00%;107型和109型温度传感器对土壤温度的观测偏差分别不超过±0.1℃和±0.03℃;HFP01型热通量板对土壤热通量的观测偏差不超过±11W.m-2;涡动协方差系统(CAST3+Li7500)观测计算得到的感热、潜热和动量通量的偏差分别不超过±8W.m-2、±8W.m-2、±0.02kg.m-1.s-2.此试验对于大气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湿度和温度、地表辐射以及地表通量这些要素的观测,相同型号仪器之间的数据都很一致.并且不同型号仪器进行对比观测风速、土壤温度、净辐射、向下长短波辐射和土壤热通量得到的结果也较一致.结果表明,该试验大多数仪器有比较高的精度,仪器之间也比较一致,观测误差较小,基本能够满足陆面过程观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用地图图示表达标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解决GIS中数据共享的瓶颈问题,迫切要求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标准化。地图图示的表达标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通用地图图示表达标准并不具体要求符号库的内部细节,它的重点在于对图示表达过程的理解达到一致性。本文在ISO19007国际图示表达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地形图要素分类和图式的特点,举例分析了图示表达的机制和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7—2017年永嘉乌牛镇早茶冻害等级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永嘉乌牛早茶冻害的气象影响因子及其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极端低温、平均气温、累积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与早茶冻害等级有极其显著的关系。冻害预报模型平均准确率为90.7%,回代准确率为94.46%,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相关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IRS—P5卫星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近年发射的印度IRS-P5卫星的基本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该卫星在成图比例尺、地类解译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应用于广东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遵义市1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20年12月—2021年3月的DSC1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和双翻斗降水多传感器标准控制系统采集的液态降水量数据,对降雨总量、不同量级降雨量、分钟捕获有效降雨量的次数、感应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夏季风边缘,分布在气候和生态过渡带,气候环境的空间差异很大,对陆面能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非常显著.然而,由于受该地区陆面过程观测站点较少的局限,对整个黄土高原区域陆面能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的认识十分有限.在对CLM模式模拟的陆面能量平衡分量资料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CLM模式模拟的近30年黄土高原地区陆面能量平衡分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30年平均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与最干燥年和最湿润年的差异,研究了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分布与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及降水和气温等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发现,黄土高原地区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地表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南至北增加,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空间最干格点和最湿格点之间的地表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几乎相差1倍左右,地表能量分配由最干格点的感热通量主导转变为最湿格点的感热和潜热平分秋色;年际干湿波动对地表能量平衡分量的影响也相当显著,对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改变幅度最大接近30%.而且,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素及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均与陆面能量平衡分量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地表净辐射与海拔高度和纬度的关系更密切,感热通量与降水和纬度的关系更密切,而潜热和土壤热通量只与降水的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9.
基于InVEST模型的张家口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源涵养是生态系统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开展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对了解地区水环境、合理发展分区管理有重要意义.张家口作为京津重要的水源地与生态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任务,深入探究其水源涵养现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针对张家口实际降雨强度与地表覆被等特征开展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与探讨仍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