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In 2004,China’s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network project began to deploy 40 sets YRY-4 four-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s in order to monitor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The paper describes observed solid tidal strain discreteness and tidal factor anisotropy,analyzes the reliability of observational data and discusses the cause for this phenomenon.After getting rid of interferences,the network,in two years practice,has observed several pre-seismic strain anomalies at stations close to epicenters esp...  相似文献   
2.
微观结构超压机制与超高压矿物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红岭  池顺良 《岩石学报》2003,19(4):739-744
提出了由岩石及矿物的结构形态、岩石力学性质不同引起的微结构超压机制。对影响结构超压的诸因素(弹性参数、热物理性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压力对超高压岩石、矿物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构压力随弹性模量差异、围限压力、温度改变量及热膨胀系数差异的增加而增大。在岩石、矿物的弹性模量相差5倍的条件下,结构附加压力可达到静岩压力的45%左右。如果再考虑热膨胀系数不同及降温引起的附加压力,在较一般的情况下,60公里左右深处就有可能具备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形成的下限压力条件。  相似文献   
3.
地幔对流被认为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源,但板块说提出35年来,始终未能阐明地幔对流是如何推动板块运动的,也未能证明地幔对流的存在。相反,却有观测与实物证据证明地幔对流并不存在。对地幔对流提出的质疑与剖析,将有助于地球动力学研究思路的扩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