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基底晚古生代adakite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海拉尔盆地的前中生代基底隶属中亚造山带东段的兴蒙造山带。 在盆地基底地层中发现了具有adakite成分特征的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和闪长玢岩。 这些火成岩与晚古生代沉积地层交互或伴生, 共同构成晚中生代裂陷盆地的基底。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些火成岩基本上属于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岩石系列, 具有高SiO2和Al2O3含量, 高Sr、Sr/Y和La/Yb值, 富集轻稀土(LREE), 亏损重稀土(HREE)、Y和高场强元素(HFSE),Eu表现弱的负异常或轻微的正异常, 相容元素Mg、Cr和Ni含量低, 这些特征与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成因的adakite非常相似, 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adakite。 样品的(87Sr/86Sr)i值基本一致,为0.7041, (143Nd/144Nd)i值为0.51243~0.51247, εNd (t)为正值(+3.7~+4.5), 显示其岩浆源区可能源于弱亏损地幔, 或亏损地幔受到地壳物质混染。 本文认为海拉尔地区晚古生代adakite型岩浆很可能是由当时新底侵的玄武质下地壳在角闪岩相向榴辉岩相过度或榴辉岩相条件下部分熔融形成。 这些adakite岩石的出现反映了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受到了古亚洲洋的俯冲消减引起的强烈的地幔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 并由此导致地壳垂向上显著的增生加厚过程。  相似文献   
2.
崔航  段振豪  张志刚 《岩石学报》2010,26(4):1322-1328
内地核成分与结构的确定一直是地球深部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地核的公认成分是铁和少量的镍。但由于地核密度低于纯粹的铁镍合金(固态内核2%~3%,液态外核6%~7%),其中必定掺杂有一定量的轻元素,其种类与浓度有待确定。除成分外,地核条件下铁的晶体结构也存在争议。根据地震学观测,声波沿地轴方向的传播速度比赤道平面方向快大约3%~4%。这意味着内地核是各向异性的;但在极端高压下,晶体结构中的原子应该按致密的密排六方结构(h.c.p)排列,而h.c.p结构对声波传输是高度各向同性的,这就需要确定地核条件下铁的晶体结构。根据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高压下体系能量以及爱因斯坦谐振子模型,本项研究估算了给定结构的自由能以及掺杂轻元素后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定性的分析得出,在高压OK下致密的h.c.p结构显然比疏松的体心立方(b.c.c)更稳定;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核的振动造成b.c.c结构的自由能比h.c.p结构下降得更快,因此在高温下b.c.c结构更稳定;掺杂轻元素后,这种优势变得更加明显,而3.6at.%的Si则恰好同时解释了2%~3%的密度缺失和b.c.c结构在内地核条件下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建议内地核的基本结构与成分应为以体心立方结构存在的铁,掺杂约3.6at.%的硅元素,内地核温度至少在5500K以上。这一结论与其它更复杂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西拉木伦钼铜多金属成矿带处于华北克拉通与中亚造山带的过渡区,是古生代古亚洲构造域与中生代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部位。在中生代受多种构造体系的制约,如中亚造山带造山后期局部伸展、蒙古-鄂霍茨克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古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事件的影响等。西拉木伦成矿带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钼铜矿成岩成矿主要集中在260~220Ma、180~150Ma和140~120Ma三个时期。结合华北克拉通北缘构造演化历史,推测这三期成矿作用主要与造山后局部伸展、构造体系转折和陆内伸展(岩石圈减薄)过程有关,并相应建立了"车户沟式"、"鸡冠山式"和"敖伦花式"三类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的酸碱性、岩浆来源、岩浆的氧逸度、岩浆演化方式、构造背景等因素,制约了成矿作用的专属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非常快,并不断在许多盆地发现了优质火山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通过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取心、镜下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点,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风化壳储层的发育模式,将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带: ①最终分解产物带; ②水解带; ③淋滤带; ④崩解带; ⑤未风化带(母岩)。淋滤带储集物性最好,该区风化淋滤是改善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半砬山钼矿位于西拉木伦钼多金属矿带东北段,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133.5±1.7Ma,说明半砬山钼矿是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赋矿围岩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0±2Ma,早于成矿年龄27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流纹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基本为不大的正值,集中在+2~+3.5左右,说明其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除同位素特征相似外,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都具有富Al、K,低Mg、Ca及TFe,呈高钾钙碱性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上,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都具有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相对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所不同的是流纹斑岩∑REE含量较花岗闪长斑岩高,Eu负异常也较明显,并且流纹斑岩为低Sr高Yb(Sr平均为37.3×10-6,Yb平均为4.81×10-6),而花岗闪长斑岩为高Sr低Yb(Sr平均为628×10-6,Yb平均为1.64×10-6)。这些特征暗示流纹斑岩形成的源区可能为中上地壳,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物质可能为加厚的下地壳熔融产物,即在岩石圈不断伸展过程中,成岩岩浆源区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太平川铜钼矿成矿斑岩时代、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内蒙古太平川Cu-Mo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额尔古纳地区,为新近发现的斑岩型矿床。矿区内发育环带状热液蚀变,由内向外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泥化。热液蚀变围绕花岗闪长斑岩分布,Cu-Mo矿化主要受控于硅化-绢云母化蚀变,主要分布在花岗闪长斑岩中。本文获得成矿斑岩岩浆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02±5.7Ma,指示该矿床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同时在样品中也发现继承锆石(784Ma),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晚元古基底。成矿斑岩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主量元素SiO2(65.86%~68.84%)56%、Al2O3(15.18%~16.28%)15%、MgO(0.84%~1.06%)3%、Na2O/K2O1;微量元素亏损重稀土,Sr(471×10-6~513×10-6)400×10-6、Y(15.0×10-6~17.9×10-6)18×10-6、Yb(1.27×10-6~1.81×10-6)1.9×10-6,表明该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成矿斑岩具有相对高的SiO2、Yb含量和Th/Nb、Ce/Nb比值,而相对低的Al2O3、TiO2、MgO、Sr、Th含量和Th/Ce比值,这些特征与源于俯冲板片的埃达克岩相似。然而成矿斑岩(87Sr/86Sr)i(0.70943~0.71019)较大,εNd(t)为-3.4~-3.9,我们推测额尔古纳地块在岩浆上升过程中贡献了部分物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我们认为该矿区成矿斑岩岩浆形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矿床形成背景为早中生代蒙古-鄂霍茨克洋向额尔古纳地块俯冲的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8.
9.
准噶尔盆地石炭纪发育区域性的火山岩建造,火山岩岩性以中基性为主,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同时发育少量酸性的流纹岩,基本属于钙碱性系列。样品全碱(Na_2O+K_2O=2.99%~8.07%)和TiO_2(0.30%~2.57%)含量较高,K_2O含量(0.13%~3.29%)较低,稀土元素含量(∑REE)中等。球粒标准化的REE配分表现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富集((La/Yb)_N=2.47~7.45)、轻重稀土分异的特征,部分样品的Eu和大部分样品的Ce显示轻微的负异常(δEu=0.543~1.088,δCe=0.787~0.987)。微量元素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及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的特征,大部分样品(Rb/Yb)_N均远大于1。这些特征结合元素相关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纪火山岩是原始岩浆经历了一定程度分异作用后的产物,以板内大陆环境为主,兼具有部分岛弧特征,形成于俯冲碰撞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特征是碰撞前混染弧组分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牛头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鄂尔多斯地块西缘贺兰山北段之基底杂岩带,赋矿地层为一套古元古界宗别立群第二亚群(Pt1Z2)中-深程度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原岩恢复说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围岩由正、副变质岩类共同组成,其中变粒岩的原岩为沉积碎屑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花岗闪长质侵入岩。离子探针锆石U-Pb定年表明,表壳岩的形成时代小于2120Ma,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1950±8.9Ma,辉绿岩脉的侵入与花岗闪长岩属同期。综合研究表明,矿区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不是前人认为的晚太古代,而是古元古代。同时应将属于正变质岩类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花岗闪长岩)从宗别立群(Pt1Z)地层中分离出来,作为侵入岩单元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