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effects of sewage discharge on algal popul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Hawai'ian coastal waters were investigated. Two outfalls were studied. One discharges primary treated sewage and the other discharges secondary treated sewage but are otherwise similar. This enabled comparisons of the effects of these different levels of treatment on the water quality and algal productivity of receiving waters. Plumes were followed and repeatedly sampled in a time-series manner. Rhodamine dye was used as a conservative tracer to compare the dilution behavior of the plume constituents MRP, NO(3)+NO(2), NH(4), Silicate, TDP, TDN, total bacteria, PC, and PN. Rates of initial dilution ranged from two to almost three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we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engineering model predictions. Dilution of plume constituents approximated that of Rhodamine until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s were reached, typically within 10 min of discharge. Chl a concentrations did not increase through time in the primary sewage plume but did increase up to 30% in the secondary sewage plume. However, rates of far-field dilution were so rapid that the increase could not have been due to algal growth. The increase was attributed to the plume mixing with a water mass whose relative chl a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Rates of secondary dilution ranged from 2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resulting in total dilutions of 10(5)-10(6) within 3 h of discharge. These rates of secondary dilution were much greater than model predictions. From a nutrient standpoint, secondary treatment exhibited no advantages over primary treatment because dilutions were so rapid.  相似文献   
2.
风浪作用下太湖悬浮态颗粒物中磷的动态释放估算   总被引:68,自引:6,他引:68  
用振荡试验方法模拟了不同风速对太湖沉积物扰动产生的悬浮颗粒物(SPM)量, 研究了SPM中磷的物化形态转化和生物矿化衰减过程, 定量估算了动力扰动作用下, SPM中磷转化对太湖磷负荷贡献. 结果表明: SPM中以物化形态转化为可溶性活性磷(SRP)为主的释磷作用对太湖水体磷负荷的贡献为0.44 t/a, 因生物矿化作用为主的磷衰减对水体磷负荷的贡献量约425.8 t/a, 占太湖外源入湖总量的15.0%, 约为河道SRP入湖量的4.7~7.5倍, 因此是太湖内源动态释放量的最主要来源. 在风浪影响相同情况下, 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磷含量及其生物可转化性是决定湖体内源动态负荷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变化检测中变化阈值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盛辉  廖明生  张路 《遥感学报》2004,8(5):451-457
以东营市为例 ,把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运用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中。对于变化阈值的确定 ,采用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最小错误率的方法。这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非监督分类的方法 ,即不需要地面实况数据或其它先验知识 ,直接对典型相关处理后的差值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阈值 ,使变化检测的错误率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滑坡是仅次于地震、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中国西部山区则是世界上滑坡灾害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广域范围内滑坡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重复轨道观测的时间序列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在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以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为代表的传统时序InSAR方法在西部山区应用中往往受到植被覆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探测识别的可靠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以大渡河上游丹巴县为例,采用自主研发的相干散射体时序InSAR(coherent scatterer InSAR,CSI)方法,从历史存档的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数据集中成功识别出了17处持续变形中的不稳定坡体,通过与外部观测数据比对和实地调查核实等手段验证了CSI方法探测结果的有效性和优势,并探讨了影响时序InSAR方法滑坡监测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未来的优先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7.
在2011年8月和2012年7月丰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布设77个采样点,大规模采集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表示)在湖区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丰水期水体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低,平均值为10.58μg/L;叶绿素a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南湖区最高,中部湖区居中,北部通江区较低。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与水体透明度显著正相关,与总悬浮颗粒物含量、总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溶解性总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营养盐含量不相关。水下光照条件是限制鄱阳湖浮游植物丰水期生长的主要因素;鄱阳湖水体交换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丰水期,高水位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从而掩盖了其对浮游植物的作用,导致营养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9.
基于有理函数模型的星载SAR影像几何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晓红  张路  贺雪艳  廖明生 《遥感学报》2012,16(5):1089-1099
主要研究了面向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几何处理的有理函数模型RFM(Rational Function Model)的建模、求解和应用方法。首先采用与地形无关的方式,利用严密的距离-多普勒模型(Range Doppler,RD)构建虚拟控制点格网来进行RFM建模,实现了一种RFM模型参数的快速无偏解算新方法,能够取得相对于RD模型很高的拟合精度,在几何定位功能上实现了对RD模型的有效替代,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RFM模型实现了星载SAR影像的快速几何校正,为了提高几何校正结果的绝对定位精度,引入少量地面控制点对RFM模型进行了像方改正处理,以消除SAR影像几何定位的系统误差,并利用ENVISAT ASAR数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国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评估中生态承载力评估的需求,探讨了生态承载力及预警的定义与内涵,从预警角度提出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结论为: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功能、预防生态问题、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能力。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估的实质是评估人类活动是否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主要服务功能的提供,是否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是否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其评价流程主要包括: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及评价方法和阈值的确定、生态承载力预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成因解析等内容。本文提出的生态承载力预警评价的方法及案例,可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力的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